第50章

他的目光扫过众臣,见无人再有异议,道:“请太子即皇帝位!”

十岁的司马曜身穿孝服,早在偏殿等候,他身材微胖,长得十分壮实,面容不若其父那般隽秀莹白,有些偏黑,脸上挂满了泪痕。内侍将其引入太极殿,群臣跪倒,山呼万岁。行罢大礼,司马曜继皇帝位,大赦天下。

而称病未出席的崇德太后褚蒜子,虽像往常一样,在小佛堂里烧香拜佛,却一直密切关注着太极殿的消息。司马曜一继位,便有内侍一溜烟儿地跑到小佛堂,将消息告诉她。

“昌明继位了?这么顺利?竟无人反对?”褚蒜子微微蹙眉,扶着内侍的手臂,站了起来。

“禀太后,确实有人反对,但被王尚书压了下去。”

“王彪之?”褚蒜子道,想必也只有任尚书仆射的王彪之有此威望。

“太后神算。”

褚蒜子搭着内侍的胳膊,在小佛堂里绕了几圈,心头涌起无数思绪。据她的消息,司马昱临死前曾想让桓温仿照周公的例子摄政,却被王、谢等世家阻止,但桓元子是何许人也,听到这消息又岂会善罢甘休?好啊,你们不愿意桓温摄政,乃至称帝,破坏如今士族与司马氏共治天下的格局,却拿我司马氏作筏子。到时那桓温如果学王敦,兵临建康城下,还不是我司马氏受苦?

想到此处,她微微冷笑,在书案旁立定,写下一道手诏,吩咐道:“即刻送往尚书台。”

晋沿袭曹魏制度,尚书台总揽政务,皇帝诏令按制度,要经过尚书台才能颁布。褚蒜子的手诏一到尚书台,自然交到了王彪之手中,此时他刚刚松了口气,忽见太后手诏,不禁暗暗生疑。近几年来,桓温威权日重,褚蒜子已不像以往那般积极参与政事,经常礼佛,甚至这次皇帝继位都未出席,她又会写何诏令呢?

王彪之将手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皇帝年幼,又须服丧,特令大司马桓温速赴建康,依据周公摄政的旧例行事。”字体秀美,正是太后亲笔。

王彪之的白眉已经拧成了一团,他未料到,褚蒜子会下这么一道手诏。但稍稍思索,他便已了然褚蒜子的用意,然而,此时的局面来之不易,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三大世家联手才争取到的,绝不容许任何人破坏。

想到此处,他取过笔墨便笺,写道:“此非常大事,大司马必会固辞,从而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建。臣不敢奉诏,谨具封还。”当下叫人将手诏与便笺一起,送还褚蒜子。

第五十章 大结局

转眼间便过了年,到了新帝司马曜的宁康元年。桓温向朝廷递了奏表,准备二月来朝。与奏报一起来到建康的,还有各式甚嚣尘上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