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尝宋(美食) 傅支支 1593 字 2024-03-16

日子是个好日子,只是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容易叫人误会。

“是……七月七。”

也就是,七夕。

作者有话要说:①:翠缕面的做法参考李开周《食在宋朝》。

②: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第33章 七夕的约会

东京城自七月一日起便有了多处热闹的“乞巧市”。多设在丽景门、保康门、阊阖门等内外交界的城门内, 其中以潘楼前的“乞巧市”最大,专门买卖七夕节所用的节物。

其间无所不有,譬如磨喝乐、水上浮、谷板、花瓜、乞巧果、种生等等, 连祭拜牛郎织女的楝叶都有得卖。

七夕前两三日,车马便已经相次拥遏, 罗绮满街。

七夕正日将至,此时更是百样货物, 车马喧阗,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都城夜市, 马行于街, 酒楼极繁盛。烛火辉煌,这灯火香烟甚至使得夏天最为常见的蚊虫也绝迹,可见其盛况。①

苏蘅这才知道, 说七夕是“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的女儿节, 实际上男女老少都趁着空出来玩。论说起节日的消费经济,本朝人民的热情可一点不比千年以后的子孙们差。

厨房送来朝食时也赶个七夕的彩头,按着习俗做了好看的花样送来。

南瓜、萝卜、番薯等菜蔬雕作“谷板”,旋种粟令生苗, 小茅屋小花木下坐着一对小小翁媪, 笑呵呵的田舍家农人之态, 放在木盘上端来;香绿甜瓜雕刻成各种花样,多是攀藤的蔷薇或硕大富丽的牡丹,谓之“花瓜”;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类似于如今北方的“面花”、“面人儿”,栩栩可爱, 谓之“果食”。

这些谷板、花瓜、果食都是七夕乞巧之物,花样奇巧百端,也属于本朝节日经济的一种。

笑靥儿是馋嘴的孩子最喜欢的,俗称“吃了没玩的,玩了没吃的”。

苏蘅和婢子们都还是天真的小孩心性,苏蘅自己首先挑了个脑袋大大、身穿宫装的仕女。

粉团软糯的小脸蛋儿,还点了两撇额黄,虎头虎脑,可可爱爱。

她又让其他人挑个自己喜欢的花样儿,拿着吃玩。

“阿翘,樱儿,”苏蘅见这两人站在一旁,笑靥儿的花样都差不多被挑光了,她们还站在一旁不动,招招手,“你们俩也来,挑个玩的,剩下的可不多了。”

阿翘难为情地看了看那些笑靥儿,摇了摇头。

阿罗在一旁,嘻嘻笑,大声宣布道:“郡君还不知道,阿池早就做了好大一个精细的门神,一大早就送给阿翘姐姐了!”

苏蘅闻言,噗嗤一声笑喷了口中的茶。

阿池你是怎么样的一个直男才会七夕的时候送女孩子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