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神秘买家将偌大的生产线整体拆除从大西南门户,千里迢迢搬到东北亚,总花费绝对超过8000万美元,至于具体超多少,那就不是中国腾飞关心的事儿了,反正一大堆淘汰的设备换了8000万美元,也足够填补中国腾飞在星洲成为新建飞机生产厂的资金缺口了。
至于空出来的厂房,绝大部分被划给到了舰载机研究所,用于基础的试验场地或是相关技术的验证平台。
就比如说中国腾飞的振动试验台以及数字模拟预安装的所在位置就是当年永宏厂的一号车间改造的。
而剩下的诸如四分厂、六分厂、八分场之类的不重要的边缘厂,处理完成套设备后,一般就是把地皮整体转给房地产开发商,所获得的资金小部分用于星洲郊外的飞机生产厂建设,绝大多数则被用在舰载机研究所以及材料研究所这两个中国腾飞在航空领域真正的扛把子身上。
再加上中国腾飞每年固定的研发投入,这两个研究所单从外观上就知道不是一般的地方。
舰载机研究所因为实在永宏厂老厂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此整体给人一种厚重、复古的感觉,很适合沉下心来搞研究。
而材料研究所由于是中国腾飞后来新成立的,因此整体更加前卫、时尚,令人置身其中就有一种大脑潜能被激发,不去大胆创新都对不起自己的既视感。
当然了,这两个研究所的落地以及逐年的扩大规模,也得到星洲地方的大力支持,这不单单是因为两个研究所对地方创造出海量的gd,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研究所代表着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
而凭借这两个核心研究所的存在,星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依靠科技成果驱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在国内普遍采用高能耗、高污染发展经济的当下,星洲领导就凭着一手政绩,去哪儿走路都带风……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产能
基于此,中国腾飞在星洲郊外兴建新的飞机制造厂得到了星洲地方的大力支持,不但成片的土地被大方的转到中国腾飞的名下,而且还在审批、政策上给予极大的优惠,所以中国腾飞在星洲飞机生产厂规模仅次于秦岭南麓的飞机生产基地,光占地面积就达到了242公顷。
其中用于飞机的总装的一号车间占地就有22公顷。
目前整个车间正在进行扩建、改造,未来的规模将达到28公顷,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超级生产车间。
短期的产品主要是十号工程的量产型号,以及预计在2010年前完成定性的海军fc-23型舰载战斗机的批量生产型。
fc-23舰载战斗机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是中国腾飞的杰作,十号工程的量产型号也放在这里似乎让人有些意外,毕竟那是成功飞机制造集团的独门生意才对。
原本的规划也是如此,由成功集团生产十号工程的量产型,中国腾飞做配套,等于是一个主攻,一个辅助兼打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