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其详。”
“因为好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敢问县长,好的老师,从何而来?”
“主要是通过师范学校的培养。”
“哦。”林家鼎点头说:“大城市的情况我不甚了了,我基本就在咱们这个山区里没出过远门,而咱们县,又是农业县,都是农村,像翁同书就是在农村嘛,据我所知,就农村的学生而言,其实真正优秀的学生是不会去报师范的。即便是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并不一定去当老师。这样的话,怎么能保障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性呢?”
冯喆说:“请老校长教诲。”
林家鼎也不客气:“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恐怕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家最多想从事的职业,还是当官,就像你去哪里就有车坐,而翁同书就没有,他只能骑自行车,再比如,很多当官的即便不贪污不受贿也可以活得比教师好得多。”
翁同书一听就放下了手里的茶壶,想打断林家鼎的话。冯喆没吭声,林家鼎又说:“无论什么人下了岗,当官的也不会下岗。常常听说某地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方拖欠了书记或是县长的工资。”
“一个中学教师被任命为哪怕是穷乡的乡长,恐怕都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但如果让一个乡长去当中学教师,这人可能会得抑郁症。”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即便有了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恐怕也无济于事。可以说,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国民素质不提高的话,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冯喆点头说:“你老说的是。”
“现在一直在提倡学以致用,可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这有浪费师资和学生时间的嫌疑。你比如说,数学可以有标准答案,物理可以有标准答案,语文中的许多问题,怎么可能有标准答案?”
“我给你举个例子:语文课里的读后感,也就是文章分析。这种方式,其实是违背一般人的阅读心理,或者说违背人们的审美习惯的,就像你在饭店里吃了一道菜,你感觉这菜色、香、味都好,这就行了,可是饭店吃完了不让你走,非得让你说出这道菜是用什么原料、用什么方法制作、包含着什么样的营养价值,你今后还会去那家饭馆吃饭吗?”
“语法教学和阅读应该是两码事。”
“实际上,教育有三个层次,底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中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可眼下这种流水线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层,想要进入第二层,家庭必须出力,争取去精英大学,而第三层,则几乎完全是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作用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