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果然有些见地嘛,那你觉得,前苏联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来了!
这个问题能随随便便的谈论吗?再说这个话题——不,是命题,恐怕只有理论研究室的那些人才能讲述的清楚或者能放开了的去研讨和考究吧?
问自己?
冯喆表面平静,但是脊背上渗出了汗,他知道这场谈话不会轻松的,能让副校长这种级别的人在一边端坐不语的老人,身份会是什么?
自己从进到这个屋里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并决定了今后人生的道路和命运的走向。
人生啊,紧要的时候往往就是几步路,可是在决定这几步路的走向的时候,思想的火花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闪烁!
第332章 人生时好时坏,但我一直在路上(三)
冯喆的内心有些焦躁,也有些急迫,更有些担心。
怎么回答这位老者的这个问题?
他不知道。
要是如实回答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但如果不是如实的回答,那么,又会怎么样?
下意识的,冯喆想要直视老者的眼睛——有些人在不确定自己该怎么说话的时候,会眨眼、会做一些小动作、会左顾而言其他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以此来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机会,往常冯喆在这些时候会看着对方,这样能显得自己心内坦荡,也能在观察对方的时候发现一点什么可能的关于问题的蛛丝马迹。
但是,在今天,这个想法立即的被否定了,这是一种冒险。
人老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