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在唐代的时候,烧制的器物比较杂,有陶器也有瓷器,瓷器中黑釉白釉青釉等都有。但是到了宋代,就主要以青瓷为主了。耀州窑存在的时间很长,直到民国才彻底终结。
“耀州窑的青瓷,胎薄,坚硬,釉色又均匀干净,透明度高,还真是和柴窑有相似之处!”唐易点点头,“耀州窑也给朝廷烧制过贡瓷。虽说这个窑系很发达,连带范围很大,但我手头还真没有耀州窑的东西。”
“耀州窑时间跨度长,器型又非常多,所以普品没意思,但是精品又不好碰,你也不用着急。”陆知行接口道,“宋代耀州窑青瓷,常常以刻花为主,这也说明了瓷土的质地,确实适合做成薄胎。”
陆知行顿了顿,“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曾有学者提出,柴窑,有可能就是耀州窑系中、在柴荣时期单独为皇上烧制瓷器的御窑!”
唐易点点头,“这个倒是听说过,但毕竟是一家之言,而且反对的声音很多。”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说法很有见地,不过我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陆知行笑了笑,“好了,不讨论这个问题了。现在,咱们商量一下,这次试烧,我还没有最终确定器型,你有什么想法?”
“玉壶春瓶怎么样?”唐易脱口而出。
玉壶春瓶,在唐易这里,有着特殊的分量。正是因为父亲唐中峰在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上打了眼,他才有了一系列的际遇。
玉壶春瓶,还有一个名字,叫玉壶赏瓶,从名字也不难看出,这种器型被欣赏的程度很高。玉壶春瓶最初就是从唐代寺院里净水瓶演变而来的,弧线变化柔和,别具美感。
玉壶春瓶在北宋最终定型,柴窑和北宋相连,若制作这个器型,还真挺有意义。
第1012章 落拓客人
陆知行想了想,“这个‘春’字倒是很好,一种新的生机。天青釉玉壶春瓶,这个色和型的搭配……嗯,不错!”
“您不会早就想做这个了吧?”唐易笑问。
“其实我是没定好做梅瓶还是玉壶春,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玉壶春更适合这个天青釉,就这么定了!”
唐易点了支烟,对小顾说道:“小顾,你这是天大运气,刚拜师不久,就能赶上跟着学习这样的东西。不过,这件事儿非同寻常,你年纪小,我还是得再提醒你一遍,嘴巴一定要紧,一丝风也不能透出去。”
“放心吧,唐哥!再说了,我也没人可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