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一路上倒也顺利,回到燕京,安放好重新拆成“零件”的玄黄神灯,唐易又按照陆知行需要的量,下水入洞,采集了几支散尾火甲的枝叶。
好在这东西看起来就是普通的植物,装在行李箱过安检没什么问题。
去瓷都之前,蒋英年还给唐易打了个电话,说了已经安排在倭国展开调查龙纹紫匣的事儿。不过,并没有问在潭州神灯复原的进展。蒋英年很明白,要么这事儿一点儿进展没有,要么有进展但是唐易暂时不想说,多问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越是重大的事情,越需要耐心。
唐易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事儿蒋英年给了他全方位的支持。不过,这事儿他确实不想说,起码在破解“黑光之门”的秘密之前不想说。
唐易带着散尾火甲,直接从燕京飞往瓷都。
这一次,是小顾和鬼叔一起来接的他。上了车,小顾一边扎安全带,一边说道,“唐哥,师父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你正式拜师了?”唐易一脸欣喜。
“嗯。”小顾说起这个,也很高兴,“师父在窑厂里,又加建了一个烧紫砂的窑!”
鬼叔笑道,“小顾这孩子,天赋很高,又肯吃苦,陆先生很喜欢他。”
到了窑厂,陆知行拿到散尾火甲,立即先浸泡到了特殊调制的药水中,忙完了这事儿之后,才坐下和唐易交流起来。
“烧制用的瓷土,不能用瓷都的高岭土。不过柴窑的窑址一直没有确定,其实最好用汝窑的瓷土,但是同样无法取得瓷土了。我这里有些耀州窑的瓷土,上次烧制那块瓷片就是用的这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没问题。”陆知行介绍道,“现在所有的原料都齐备了。”
烧制瓷器,制胚用的瓷土自然是很重要的基础。不过柴窑的窑址一直是个迷,想找到原来窑址的瓷土,那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柴窑的窑址,肯定是在北方中原省附近。从北方找到类似的瓷土替代,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耀州窑,中心窑址位于西陕省中部,南部盆地和北部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因为唐宋时期属于耀州治下,故此得名。耀州窑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在宋代。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众所知周,其实,也有宋代六大窑系的说法,那就是加上一个耀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