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就关联在一件事儿里面。”老关喝了口水,又点了一支烟,这才继续说道。
溥仪在离宫之前,见过一些政客和军界人物,还有一些外国人士,也赏过他们钱财物品,这都是为了疏通关系,为了重掌皇权做准备。但是,很多人也就此盯上了溥仪,当成了一棵摇钱树,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身份骗钱。
其中,有一个外国军官多次和溥仪见面。这个人叫谢米诺夫,本是沙俄军官,1917年苏维埃政权成立,他组织了反革命武装。后来,还曾拉着几个营的人马,开赴满洲里,又在倭国鬼子支持下回去成立过地方临时政府。
谢米诺夫见了溥仪之后,大谈“举事复国”,说的溥仪心花怒放,第一次就赏给他五万元。后来,谢米诺夫又见了溥仪几次,获得赏赐不少。而且,谢米诺夫也的确有武装部队,还有倭国人支持,所以溥仪对他也抱过很大希望。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就是,我的祖父,上过新式学堂,他懂俄语。”
第932章 因为前妻
文佳听到此处,立即问道,“这批翎管,溥仪让你祖父一家保管,为的是和谢米诺夫接洽?难不成要把这批象征官位的翎管交给他保管,以示诚意?这赌注押得也太不靠谱了!”
“当然不全是这样。这批翎管,的确是要给他一部分,大约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不会涉及其中的几十件极品。给他这些,主要是他夸下过海口,能联系一些国家的势力。就像你说的,象征官位的翎管,可以由谢米诺夫代为表达溥仪对这些势力的诚意。”
“剩下的,自然是由我曾祖父和祖父保管。我祖父其实当年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和溥仪年纪相仿,便于交流,而且又懂俄语,所以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当然了,我的曾祖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虽然是个生意人,但是却和几个军界人物交好,久居京城,人脉广泛,又算是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家族中人。”
“而且,这一批翎管,数量多,体积小,零散,又怕被磕碰,所以随身携带是很不方便的。再说了,溥仪还幻象着如果能重登帝位,是要回京城的,暂时留在京城,也是一种寄托。”
“嗯。”文佳点点头,“这么解释起来,几个原因一综合,相互印证,也算能说得过去。看来,这批翎管中的三分之一,最后也没能交给谢米诺夫?”
“没错,这个谢米诺夫,说穿了,就是一个流亡的军政分子,四处流窜,成立过临时政府,后来却散架落单,跑到倭国避过难,之后又回到华夏,兴风作浪。本来溥仪应该是和他说好,让他到京城找我的曾祖父。但是,溥仪离开京城之后,他也再也没去过京城,听说在沪海一呆好几年,不知道干什么秘密的事儿。”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才听说他跑到了东北,居然被倭国特务机关雇佣了。我的曾祖父这个时候已经看出了倭国的侵略野心,而谢米诺夫此时根本就是依附于倭国的一条狗,所以说好的那部分翎管,就是他再跑来京城,也决计不会给他了。”
“不仅不能给他,也不能给溥仪了。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居然从津门去了东北,后来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在我曾祖父看来,为了复辟,获取外国势力支持是可以的,但是在倭国的扶持下当一个傀儡,那就是数典忘祖,叛国之举!所以,这批翎管就这样一直为我们关家秘密保管了。”
文佳叹息道:“溥仪复辟清王朝的心,有点儿魔怔了,明明是倭国人侵略我华夏,给他一顶帽子,他居然真的就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