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邓校长、韩校长,周校长,大家请坐。”马由乘校运会,蓝星大学三所分校及本部校长都集中在鹭岛,将他们召集到校董办公室。
“各位都是大学管理运营方面的专家。今天请大家帮我论证一个想法的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马由把他准备在全国其他大学、科研机构推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想法抛了出来。
“马董,产学研协作是国际通行的方式。就连米国国防机构、军工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课题、项目和诸多大学合作。采取这些模式,涉及到科研成果所有权、署名权、理论和学术归属等各方合作权益,可以请法律专家完善。不算太困难。”
“和其他大学或科研机构协作,最大的困难是研发过程中、以及形成成果后的保密问题。虽说有合同约束,但假如有心人给予的利益足够丰厚,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参与者或有机会接触到科研数据、成果的人,很难保证不会没人铤而走险。”
马由点点头,毕竟不是自己的研究院或大学,有整套安保措施和对人员的监控体系,基本上能够确保科研过程中的保密。一旦将合作扩大到全国各地的大学,涉及到参与项目的人员数量多、人员结构复杂。有心人可利用他们身边的朋友、亲戚、甚至美人计之类的各种手段套取机密。防不胜防。
“我们投入的科研经费,是否能确保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如何监控、审核等,都需要重视起来。尤其不能让合作对方的行政领导主导和干预项目的研发过程,防止他们截获科研经费。”
“科研过程中增添的设备,项目结束后的权属也要说清楚。”
“项目合作专业领头羊的甄别也要慎重,现在纸上谈兵,只会理论研究而缺乏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甚至论资排辈、滥竽充数的教授、专家也不乏存在,他们可能浪费我们的资源。”
“课题衍生的成果归属问题,……”
……
四名校长你一言、我一句,列数了合作中各种注意事项。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归纳起来,一方面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导致了技术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其次,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能造成产学研合作失败。再者,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不当,对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帮助有限。
但困难再多,大家也一直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创新的较好途径。马由心中有也了一定的预案,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且有充足的信心能在实践中,将这种模式加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