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木雕历史悠久,可以考证到的,是在辽省盛京市的新乐文化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与半坡文化相似,经测定距今已有7200年历史。其中有一件珍贵的木雕艺术品。其样子似鸟鹏,刀法精湛,是可考证的最早华国木雕技术作品之一,为研究华国艺术发展史,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实物史料。
华国考古史上,只有河姆度出土的木雕,可与其在时间的久远方面相提并论。当时,华夏人祖先们没有金属工具,只能凭借动物的骨齿或石片来刻磨成型,其难度可想而知。
木雕工艺可分为圆雕、根雕、浮雕、镂雕等,流派众多,各类作品亦繁多,其中不乏工艺复杂,堪称木雕工艺巅峰的作品。古代的木雕作品,在建筑内外装饰上运用极为广泛。例如大梁、柱、门楣、斗拱等处,都用精美的雕刻增加趣味和品位。
尤其是“在墙曰牎,在屋曰窗”,因古代没有玻璃,窗户除木结构件外,还用细小的木格,以便夹纱,糊纸或夹砺壳(也称明瓦)、云母片、窗纸等固定住。原本是窗、牎功能所致,久而久之,这些木格子便演化为各种细巧的图案。如吉语类的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盘长、梅花、冰纹、大桃子、圆圈、万字、寿字等。
便有了“绿窗春梦轻”、“午窗残梦鸟相呼”,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都要凭借窗户,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种种微妙变化,融入人的意识,以铸就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
古代的屏风、家具等,更是要有精美复杂的雕刻,作为装饰。除各种吉祥图案外,甚至还有不少大型神话故事题材。而个体木雕摆件,则大多是神仙、观音、菩萨、辟邪等宗教及人物。
现在次元空间里有这么多的珍稀木材,马由就准备制作一幅木雕巨著。这是他结合自身细微到极致、同时有脑域阔度超过人类天才6倍以上,运算能力超强等特长。从而可在宏观、微观兼顾。
思索片刻,由于他在美术、绘画领域,天赋有限,或者说没有过多研究或练习。创作灵感一时半会,没有头绪。而且,即使有什么想法,要完美地表现出来,还是力所不逮。
于是他准备基于华国古代名人巨作基础上,进行在创造,甚至用木雕形式,临摹一副古画。大脑高速运转,在华国几千年浩若烟海的名画中,他锁定了国宝《清明上河图》这幅10大传世画作,为雕刻蓝本。
不过,马由不准备完全临摹原作。
这也是为了更加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的精细操作能力。且任何雕刻大作,均应因势利导,用好材料自身的各种纹路、质感。
《清明上河图》画卷中,有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还有诸多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的房屋、桥梁、栏杆、城楼,以及地面、树木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