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页

生意上他很有眼光,心计也不缺,然而一心扑在生意经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培养出与财富相匹配的学识与涵养,他身上仍然保留了一些最早的痕迹。

突然暴富的人,总喜欢用满身的名牌来彰显富贵之气。还没适应自己社会地位的提升,却已经有了太多的钱,没有学会如何去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只好被名牌品味压制得奄奄一息,没有型,更没有面对一切的处之泰然——普通人面前和不如他的人面前,表现的当然很有一点气势,但在京城这个非富即贵的名流圈子里,到底显的相形见绌。

用一个最简单的词可以精准概括:富而不贵!

相形之下,于乐江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是富贵逼人的典型代表。

单论交际能力,很多时候,于乐江表现出来的交际手腕和能力还在大山之上。他讲话有理有力,对自己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充满自信——这是在习惯于发号施令之后所养成的语调。

成功人士大都有同样的特点。站在高处,习惯了掌控之后,首先改变的就是“气”,气势的积累先是量变,然后引起质变。

十年的商场历练,大山其实也是这种类型,真要板起脸来,不被唬住的却也不多。只不过,他一直在公司负责人、学校的学生、家中做人家哥哥和晚辈的角色中转换,以致于身边亲近的人如董洁,反而很少见识到他的这一面罢了。也正因为要适应多种角色,不知不觉,大山已经养就了一定的城府和圆滑。

“我们公司出口的真丝服装,说句不客气的话,除了你们公司的产品以外,在所有同类出品商品中,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就是与你们的产品比,差距也没有多大,可价格方面,硬是差了非常大的一截。”

于乐江与大山交谈,语气中藏着不易让人察觉的叹服。

他动用关系,公司用的都是高档面料,某种程度来说,多少占了大山的便宜——面料选择和印染方面,大概比照着人家公司的标准来,用不着在国际上流行什么颜色和什么样的面料上伤脑筋,省心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更别说款式方面的“借鉴”了。

“看来,品牌策略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大山,你一开始创业,走的就是这个与众不同的路子,实在是有眼光、有远见啊,很了不起!”

大山早就不会再为自己公司的新款被众人模仿起急,实在是模仿的太多了,着不起那急。胜海服装有限公司尝试着创立自己品牌的事他有所耳闻,嗯,迟早有一天,或者就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自己也将体会到那种滋味。

“成就一个世界认可的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积淀起一个品牌的内涵和传统。而品牌一旦建立,效果当然会比较显著,这方面我们自己也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

世人的接受需要时间,也需要契机,董洁在巴黎时装周的名气和成就不是摆设,世界顶级销售公司的能力更不可小觑。“建立一个品牌需要花大量的金钱、时间和力气,我们国内的商人往往着眼于短期目标,缺少培育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涵养。不愿投入,又想要快速回报,这怎么可能?”

中国人想要在国际上的流行时尚方面占得一席之地,需要比欧美国家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大山从来没有因此觉得不平。

凡事有弊也有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为中国的奢侈品产业发展、提供非常丰富的品牌内涵。大山相信,中国人不仅仅是世界奢侈品的消费者,他们还将创造众多世界级的奢侈品品牌,只要国内企业家的市场意识能够得到正确引导,比照眼下中国国力的发展速度,总有一天,中国奢侈品品牌风行世界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