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想限量也没办法,甚至,这个限量的数字将少的极为可怜。
原因很简单,大山调查后发现,谨以云锦最为著名的南京来说,从事云锦制造的熟练工人不足二百人,织造、染色、配色、切金线、搓绒等工艺,都要师傅带徒弟慢慢学,学会至少要五年时间。云锦独特的品质和工艺以及高档的定位,都是进入顶级品牌的保证。
第二百五十九章 应酬
商业应酬是所有生意人必须要做、而且是经常做的一件事,这与喜欢与否无关。用一句有些俗气的话形容,这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大山是个学生的时候还可以以此为借口推托,现如今成为彻头彻尾的生意人,又是知名的年轻企业家,一时间,以各种名义为借口的邀约就多了起来。
这些邀请基本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官面上的应酬,参与社会公益、各种政策可行性的座谈会、招商会谈、与各种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打交道等等。
大山手下有专门的筹划部,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背景,可以借用家里的关系和人脉,他们负责与官场上一些人打交道,多少减轻了他一些负担,但,很多场合,仍然需要他亲自出面就是。
一种是商场上的会晤。大多是某些个人或集体出面组织的宴会,有点头脸的人好讲究个面子,邀请到了,你不去就是不给人面子,甚至会因此莫名其妙得罪人而平白多了仇家、日后被人背地里使绊子。
胜海服装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高胜海花了专门的心思琢磨东方元素服装公司,誓把模仿进行到底了。设计师方面人家是得天独厚,这个羡慕不来,但大山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却是很值得借鉴。这家于去年开张的新公司,发展的很顺利。仅真丝服装出口方面,就为公司两位老总高胜海和于乐江,赢得了不菲的金钱收益。
高胜海骨子里不乏精明和勤劳的一面,他一心抓生产和质量,出口和销售完全由于乐江负责,两人分工明确,倒也合作愉快。
于乐江最开始并没有抱着多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现在也慢慢做出了兴趣。的确,做实业带来的满足感,远非倒买倒卖和买卖股票等投机行为所能比拟。就服装业来说,他对生产环节一窍不通,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烦去处理琐碎的事体,高胜海在这方面确实是个人才。
端正了态度,也下了长期把服装当做事业做的决心,这两个人坐下来认真商谈,最终决定:除了抓住眼前的时机,出口真丝服装,从海外市场大赚一笔以外,国内方面也要做自己的品牌,聘请和发掘有实力的设计人才,在借鉴人家热销款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京城的商圈就那么大,又是同行,大山免不了有些时候,与他们在某些场合碰面。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不管大家过去有过怎样的不愉快,将来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至少,表面上的和气总是要维持的。
高胜海是一个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