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页

复习从前的功课,预习新学期要学的知识,一笔一划规规整整的写寒假作业……

日子再怎么艰难,林小芳都是笑着不以为苦。可以不再重复早早辍学回家,然后嫁人生子,把一生就这样埋葬的人生,可以憧憬着充满希望的明天,一想到这些,她心里热乎乎的。

不管天有多冷,因为积雪道路泥泞有多难行,她都会抽时间去于大伟家,帮着于妈妈做些活计。

这个总是笑着、声音清亮、手脚麻俐的小姑娘,很得于爸爸和于妈妈的喜欢。

老俩口只有一个儿子,又总不在身边,实是打心里把她当了女儿一样看待。

于妈妈偶尔跟于爸爸嘀咕:“要是小芳再大点,给咱家大伟做媳妇也使得。小姑娘长的恁俊,人还勤快,性格也好,是个过日子的人。”

“小芳才多大?她跟咱家大伟差了八九岁,不般配。大伟是大学生,凡事有自己的主意,这种事得孩子说了算,我们俩就别跟着瞎操心了。”

于爸爸虽说不赞同,可惜之意仍然溢于言表,“要说小芳,还真是个好姑娘,咱要是能有这样的媳妇,可真是咱的福气……我说孩子他妈,你可别嘴快的在她面前乱说,人家小姑娘正好好学习,将来和咱大伟一样考出去,到时候什么样的好小伙找不着?这找对象,般大般最好,再不济差个两三岁到家了,他们俩可实在差太多了。”

“小芳哪里小了?她这年纪,在咱乡下地方,要搁不上学的姑娘家,也差不多到了相人家的时候。”

据儿子讲,大城市结婚都晚。可那是大城市,他们乡下地方小也偏僻,女娃念书少,些许认几个字,早早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长到十四五岁,就忙着相人家,处几年就嫁过去。

“咱家大伟要不是因为上学,指不定咱早抱上孙子了。”

于妈妈很喜欢小孩子,她只得于大伟一个儿子,膝下未免觉得孤单了些。儿子同龄的小伙伴,都已经成家做了孩子的爹和妈。哎,都说这人有出息了,子息就不旺,他们于家只有这一条根,儿子将来一定要当城里人的,城里人讲究一对夫妻只要一个孩子,万一是个女娃,那,他们于家不是就断了香火?

于爸爸也有这个忧虑,但,仍然安慰老伴道:“儿子将来在城里生活,他日子肯定过的很好,不能用咱们乡下这套去思量。”

今年的暑假,于大伟计划在家里呆一个星期,然后就启程去落实手里另外五十个助学名额。

早点动身,除了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多了解一些更详细的情况,也能早点为一些家庭和孩子带去希望和喜悦。办完正事,再回来与父母聚上一聚。

听说儿子只能在家里待不多的几天,于妈妈说什么也不肯让他下地干活,“现在日头可毒了,一晌午人就晒黑了,你在学校待了大半年,脸色好容易白了一些,爸妈就喜欢你身上这股子文化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