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过了这日,差不多新年就要接近了尾声,但街道两旁卖着年货的小贩还特别用心的招呼着客人,有不少人还在为着晚上的元宵灯会做准备,到处张灯结彩,好生热闹。
江枕月今日是打算带人去曹家村瞧瞧,自打过了水患,她便没有再出过府城,灾后重建的事儿,更是不甚了解。另外江家和温家也定下了二月初一大聘,待过了大聘,她便要去京城的赵家待嫁,若不然两地相隔,待到婚期容易赶不上吉时,这在北朝是十分避讳的事情。此时再不去瞧瞧,恐怕以后也难有机会再去了。
对于曹家村,在她心中是大同府里不一样的地方,水患那次营救百姓,也是她来到北朝后,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了。也不知家家户户现在的生活都如何了,小花的日子有没有比之前过得更好。
小姑娘想到这儿还是免不了叹了口气,用力将手往袖子里藏了藏。
正月的天儿还是极冷的,坐马车到曹家村,少说一个时辰,还是让她有几分不习惯,只觉得手脚都冻的僵硬了起来。
一旁的海棠瞧见她这般模样连忙就把汤婆子递给了她,随后又从食盒中拿出了一碗汤圆。
“这是早晨大姑娘那头送来的汤圆,还是黑芝麻馅的,玉兰还说里头掺了桂花蜜,想着应当是大姑娘亲手做的,姑娘可要尝尝?”
江枕月听到这话倒也来了兴致,去年这个时候也没怎么想着吃汤圆,家里煮的都赏了下人。如今姐姐嫁出去了,这碗汤圆倒显得极为珍贵了,特别是那念着她口味的桂花蜜,让她心里头一下子就有了股暖意。
想来姐姐心里头还在惦念着她,怕她还是受不了这种分别。
“且分我两个,桂花蜜掺黑芝麻,虽然极为香甜可口,但吃多了难免还是有些腻,其余的你们吃了吧。”
海棠闻言连忙应了声是,随后往青瓷碗里盛了两个汤圆递给了她,剩下的打算与绿檀一块儿分了。只不过一旁的绿檀尝了口那汤圆后还是忍不住皱了眉,这东西实在是甜腻,估摸着只有江南女子喜爱。但家中的大姑娘好像平日里不怎么吃甜的,随后难免有了几分疑惑,“没成想姑娘也会觉得腻,原来姑娘吃桂花糕时可是一个接一个的,我还以为姑娘会更喜欢这个。”
正在吃着汤圆的海棠倒没成想这绿檀这么直白,忍不住用手指敲了一下她的头,“笨,这汤圆是大姑娘特地给做的,姑娘心里头甜了,嘴里自然就不用太甜了。你快些吃吧,莫要想这些无用的。”
待说完这话后,她又生怕这人又说出什么,连忙就递过去一口汤圆堵了嘴。
面前的江枕月瞧见她们这般倒是得了趣儿,虽然海棠这话是用来哄她开心的,但听着确实挺像那么回事,难免让她嘴角都有了几分笑意。
如今海棠成长的也有了许多,已经有了大丫鬟的模样,万事都能处理的极好。绿檀虽然性子直白了些,但为人忠心,无论什么事都愿意做,两个人虽然有时会吵嘴,但对她还是十分的齐心。院子里头也就山茶和荷花算不得大丫鬟,但山茶在生意这上头又十分用心,点心铺子基本上都是她在处理,账本从未出现纰漏,想来以后是个管家的好手。荷花性子倒是软糯了些,虽然大事指不上,但为人心细,许多细枝末节总是能比旁人早些想到。
这些人她以后出嫁肯定是要带着的,还有前院的柱子也极为重要,作为主母手底下必要有厉害的管事,若连管事都是旁人的,那家中大小支出想要摸清底细基本上不太可能。但国公府毕竟不是什么好地方,恐怕眼前两个小丫鬟这般无忧无虑的模样,也保持不了太久了,只希望自己能保护好她们才是。
做主子的厉害,下头的人才不会被欺负。
待到了曹家村,已经快到了午时。
因着原本村子在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容易遇到走山之类的事情,这次灾后重建,府衙就给重新划分了村子的地界,改成了距离杏花镇相近之地,倒是比原来的地方好上许多。
只不过如今放眼望去,好像比上之前还好上许多,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原来的土坯房早就没了,想来是官府统一修建的,如今瞧着整个村子焕然一新,甚至有的人家还养了许多牲畜,瞧着一点儿也不像经历过天灾的村子。
如今正值元宵节,村里的孩子们也穿着新衣在外头跑来跑去,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还有那声声爆竹声,瞧着那每家每户房顶升起的炊烟,更是显得极为有烟火气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