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

婉娘要生了。

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众人陷入慌乱之中。

也许是因为陈旻这个公子带头,蓟县上层单身的比率出奇的高,好一点的如郦寄,有心上人不过没办法在一起。剩下的像武臣、罗席,在感情方面根本就是愣头青一个,如今遇到女子生产,瞬间不知该怎么办。

最后还是冷盈和张良一同出来主持局面,吩咐去请产婆医师,让女婢收拾出干净的屋子,派人将婉娘扶进去,剩下的一帮人则在外面等待。

冷盈毕竟嫁过人,对此熟悉不让人意外,倒是张良,一个大家贵公子,属实是没想到。

陈旻一边在院子里焦急的等待,一边暗中偷偷盯着先生看。结果不小心被抓包,看着张良古井无波的眼神,尴尬的露出笑容。

张良摇了摇头,平静道:“我好歹家中有二子,长子出生时候张某还在身边,对于此事还略知一二,我……公子这是什么表情?”

“啊?啊、没、没什么,”陈旻堪堪收回面上的惊愕,勉强镇定道:“只是从来都没听先生提过。”

想不到您也有这种世俗的欲.望啊……陈旻神色复杂的看着张良那张清丽出尘的脸,说实话,假如某天有人告诉他张良每天只饮朝露,不食人间烟火他都不觉得奇怪。

张良微微挑眉,他本就是世家子弟顶级门阀,虽然因为一心复国,对男女之事并不热衷,但依旧有妻妾。妻子同样也是韩国贵族,因为他长时间不归家,二人已经和离,老家唯有一妾侍带着两个孩子。

“如今局势算是定下来,过一阵我让那两个不成器的来信都。”

“那敢情好,”陈旻笑了,连家人都接过来,这说明自己还是很得先生信任的。

婉娘胎养的好,医师来的又及时,不过一个多时辰,孩子就生下来了,一对龙凤胎,母子均安。

此时尚且没有后世那么多说道,等婉娘恢复了些精神,陈旻便能进屋看望。

产婆抱着两个孩子给他道喜:“恭喜公子,两位小主子长得真俊啊,不愧是叔侄,跟公子眉眼好像一个模子扒下来的。”

“有吗……?”陈旻疑惑的看了看皱巴巴的小娃娃,感觉丑的像两只红皮猴子,努力从他们身上找寻兄长的影子,半天还是放弃了。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他在世上为数不多的亲人,陈旻轻轻笑了笑,转接又去里屋看婉娘。

跟他上辈子在电视剧里看的不同,即使生了两个孩子,婉娘依旧精神头不错,见到陈旻还要起身。

陈旻连忙拦住,“赶紧躺下,这是干嘛,医师都说了最少要歇够三天。”

婉娘满不在乎道:“我跟她们能一样吗,你是知道的,我大父自小就让我习武,身子强健的很,孩子呢?抱过来我看看。”

陈旻拗不过她,只好把龙凤胎抱来。

这两个孩子因为营养充足,比这时代大部分婴儿发育都要好些,在经验丰富的产婆照料下,已经沉沉睡去。

婉娘怔怔的看着孩子,神色极为复杂,说不清是什么,手伸过去又缩回来,半天也没敢碰。

陈旻心中叹气,对方放到现代,也就是高中生的年纪,如今却是已为人母,想起来也是可怜。于是吩咐下去,比照正常又往这里增添了些人手,对婉娘轻声道:“你莫要担心,这边这么多人,有什么难处尽管与提。”

婉娘抬头望着他,眼睛有些湿润,半晌才“嗯”了一声。

等离开产房,陈旻一个人思索了许久。

新的生命降临总会让人感慨颇多,这大半年他忙着南征北战,很多针对民生的东西都是匆匆完成,如今这边局势初定,也该仔细考虑一下建设的问题了。

与温暖湿润的楚地不同,信都偏北,今年又是个冷冬,不过十月末,天就已经下起雪来。张良也在前段时间就表示过担忧,这个冬天应该会过得尤其艰难。

也许现代人很难理解,不过是冬日冷了点,可古人对自然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这个时代没有棉花,没有暖气,就连墙体都四处漏风,哪怕有一丁点的变化,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灾难。

何况这又是陈旻占领信都的第一年,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无论如何,这个坎都要过去。

想了许久,最终陈旻决定效仿近代,祭出特殊时期的大杀器——成立“生产大队”。

这并非是陈旻异想天开脱离实际,事实上,正是因为秦朝特殊的管理模式给他提供了便利条件。

之前他曾经仔细观看过秦朝百姓的居住环境,里巷封闭,每个里中有都有十户,互相连坐,里面养桑务农,空间极为宽敞。

到了陈旻手上,连坐制度自然是不能再继续,不过这些地却不能白费。他上辈子做自媒体的时候,曾经仔细研究过土炕的盘法,其实并不是很难,跟匠人们简单描述一下他们便明白。

于是下令,在每个里内都额外建造一个屋子,里面修有土炕,炕外连着灶台。白天男人们出去劳作服役,家中的老幼们都聚集在炕屋里,官府会给每户分配任务,多是制作些陷阱工具,制好后统一上交。晚上各自回家,老幼伤病者可以继续住在炕屋里。

这种看似也是服役,但其实与这时代的徭役大不相同。首先工作环境温暖舒适,有了这种炕屋,即使是身体孱弱的老人,也不难挺过这个冬天。其次官府收购物品的价格虽然低,但也承包了大家的饭食,并且菜品还算不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陈旻与众人保证了,这种模式只有在冬天进行,一到开春天气转暖,便让大家自由活动。

古代的冬天本就难熬,现在又到处兵荒马乱,此举不失为一项仁政,百姓们在弄明白怎么回事后都接受良好。

不仅如此,陈旻还教众人挖菜窖储存,利用炕屋内温暖的气温种些小青菜,发发豆芽。

根据秦朝历法,每年十月为新年,这个年百姓们都过得十分舒心,甚至有不少其他地方的人,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迁到陈旻治下。

对此陈旻表示来者不拒,反正就古代这种简陋的户籍制度,再加上四处征战,就算明知道有其他地方的探子他也没办法。左右人口就是生产力,还不如放宽心老实求发展。

周文与项梁在前方比着谁先打到秦国都城,陈旻在赵国和蓟县附近疯狂囤积粮食,修建兵器,其他诸侯王也是心中各怀鬼胎。总之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秦二世二年就这般稀里糊涂的过去。

陈旻原本还在一旁观望,等着记忆中那个时间到来,想着杀向陈县为兄长报仇,结果刚过完年,却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他看着手中的丝帛,面色古怪的望着来使,半天才开口道:“你说楚王派你来求援?”

来的人正是楚国将军宋义,之前陈旻能逃脱“项氏赘婿”的命运,还是多亏了此人。此时他穿着破旧的盔甲,头发散乱,看上去颇为狼狈。不过因为蓟县名义上还是以楚王为尊,所以此人见到陈旻尚且有那么几分傲然,拱了拱手点头道:“正是如此。”

陈旻看了眼丝帛,上面印着楚王的大印,还有歪歪扭扭的手书,看上去的确是楚王的笔迹,因为楚王熊心之前在老家放羊,也不识得什么字,现在的字都是项梁觉得丢人,强行安排老师教他的,所以论字算是这时代中倒数的。

不止如此,丝帛上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只说求救,也没说清楚是什么。陈旻觉得有些迷惑,于是踌躇片刻,开口道:“我最近一直都在信都,离楚地尚远,有些不知发生什么事,还望宋将军解答一二。”

宋义脸上有些不好看,但因为有求于人,还是耐着性子回道。

在听完他说的话,陈旻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项梁此行去伐秦,调走了楚国的大半兵马,就连侄子项羽,在没有其他任务之后,都被他送到后方驻扎。此时盱眙城中兵力空虚,而有人便趁着这个时间,前来攻打。

来攻打的主将名叫赵佗,这个名字说起来众人可能会比较陌生,原因就是他从来都没在中原上活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