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濠镜风云7

这件事的直接后果就是,设计师老人家直接下令。

“寇可往,吾亦可往!”

双方的特工大战,也就此展开。

我军的特种作战也从这天起,快速的成长起来!

对于炮兵雷达,这款我军急需的装备,刘文也可以想的其他办法。

比如先弄一个此时已经问世的,迫击炮定位雷达FA NO.8 MK1“绿衣箭手”。

这个雷达首次引入了,模拟式计算机解算敌方炮位。

从探测到首发迫击炮弹回波,到显示出炮位的反应时间一般是20秒。

但“绿衣箭手”太笨重了,整个系统重达7000磅,要两辆载重三吨的卡车伺候。

而“辛伯林”雷达是桑恩公司,对“绿衣箭手”彻底轻型化后的产物。

含电源在内仅重390公斤,工作在X波段,包括雷达、电源、拖车三部分。

有MK1、MK2、MK3三种型号,MK1、MK2采用福斯特扫描器,MK3使用相控阵天线。

由于“辛伯林”的使用效果不错,随后我国军工科研部门,通过引用技术。

国内在90年代就组织了,黄河机器厂专门研究。

其中对加工精度甚高的,福斯特扫描器的分析和仿制成为关键。

后来成功国产化的“辛伯林”,在战后生产出这种,反炮兵雷达的国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