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樵夫上西山挑柴,遇见两个老人在棋盘石上对坐品茗、弈棋。樵夫是个棋迷,不觉停步细看。老人请他一道喝茶,樵夫饮后连声赞好。老人随手送他一颗茶种,嘱咐他快点回去。樵夫下得山来,发现自己带来的柴斧木柄已经腐朽,回到村中,竟无一人相识,细问村人,都说百年前有个先祖上山砍柴未归,后来不知去向。樵夫恍然大悟,原来刚才在山上遇见的是两位仙人,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他摸摸衣袋,茶种不见了,连忙循原路寻到棋盘古下,只见簇簇茶树,枝茂叶绿,原来茶种掉落山坡,已长成茶树,发展成了茶园……
这个故事版本记载于《桂平县志》,如今桂平市西山镇佛荔村玛骊山海拔800多米的山腰处,还有一棵数百年的古茶树,高10余米,树干直径达30多米,被誉为“西山茶王”。几年前,有村民想毁掉这棵茶树,计划种其他作物,一位叫黄柏良的爱茶人买下这棵树,才保住了“西山茶王”。
西山茶的特点是嫩、香、鲜,属于幽香型。每年从2月开始采茶,到11月结。春茶为佳品,秋茶、夏茶次之。春茶口感极好,香味浓郁,口感靠的是所含茶多酚多,香味靠的是所含氨基酸多。
店老板把今年春茶泡起来,春茶分未明茶、清明茶都试了。
西山茶用82℃的白开水先把茶叶洗一遍,静置一两分钟,谓之为醒茶,然后再次冲泡,一杯汤色淡绿而清澈明亮的西山茶便呈现在眼前,呷一口,一丝丝甘甜、幽香。常饮西山茶,有健脾壮身的作用。
前者在清明前出产,养分相对较少,因此冲泡两次就淡了,但茶味清香,是茶中佳品,后者养分较多,可冲三次。秋茶略带苦涩;夏茶因生长环境气温高,雨水多,不耐冲泡,口感较差。
我们慢慢喝,再给你们讲一个典故:
说到西山茶的典故,不能不提毛泽东和释宽能法师。
1949年,释宽能法师应巨赞法师之邀,从广东曲江南华寺来到西山洗石庵任住持。当年,西山茶的年产量只有10多公斤,一级好茶不足1.5公斤。在释宽能法师和佛教徒的努力下,西山茶才枯木逢春,逐渐繁盛起来。
1954年,释宽能法师和众尼姑为了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把收获到的西山茶精选一公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茶叶后,委托秘书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信中说:“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显着成绩,这是很好的,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小主,
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主席寄去1公斤茶叶。这一次,毛主席嘱咐秘书按价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最近,中央已作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这次寄来的茶叶按价寄回……”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十分感动。
通过考究,发现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被流传者津津乐道: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期间,夫人郭德洁(桂平人)到战地看望李宗仁所带的物品中就有桂平西山茶。
店老板感叹说“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一茶便是一人生了,就看你们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