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盯着裴元,粗暴的问道,“皇后的寝宫是怎么回事?”
裴元开口,如实说道,“卑职在皇后寝宫的配殿发现了游魂的痕迹,只是不知是什么身份,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人物。”
听到只是这些,朱厚照的脸色仍旧难看,“就这些?”
裴元答道,“就这些,卑职也是如实上奏的。”
朱厚照沉默了下来。
如果裴元如实上奏的话,那么这个“皇后寝宫不洁”的事情,是谁在故意误导朝臣,已经不问可知。
朱厚照沉默了许久,摆摆手示意裴元退下,慢慢的往殿中行去。
裴元见状,知道欲速而不达,也未说什么,起身就往外走。
走出了十余步,忽听朱厚照远远的喝道,“站住!”
裴元连忙回身,先是恭敬一礼,然后才快步上前道,“卑职在。”
朱厚照心情很差,看着裴元道,“裴卿也是才智之士,这件事你怎么看?”
裴元闻言,故作茫然,说道,“只是些许小事而已,卑职已经处理完了,没什么要看的。”
朱厚照不耐烦道,“我说的是早间朝会上的事情。”
裴元连忙低头,“卑职不知。”
朱厚照道,“就是……”
说了两个字,又不耐烦的摆摆手,“罢了,你知道什么?”
正要再次让裴元退下,裴元却适时的接话道,“莫非是这些天议论的沸沸扬扬的,陛下收了上百义子的事情。”
朱厚照正烦心着,又懒的和裴元解释上午的事情,听裴元说起这个话题,顺口问道,“这义子策有你的良苦筹划,朕这一手做的如何?”
裴元见话题转到了自己希望的方向上,连忙道,“陛下此举有一得一失。”
朱厚照听了有些意外。 零零轻小说
自从他认上百义子的事情传开后,不管朝中还是宗室无不是痛斥的声音。
朱厚照觉得裴元是“义子策”最早的筹划之人,纵是别人反对,他也能看出其中的好处,没想到这家伙竟然也说有失策的地方。
朱厚照不悦道,“‘得’,你就不必说了,你给朕说说‘失’在何处?”
裴元闻言浑然不惧,沉声道,“陛下此次收拢了上百义子,听闻都是京军和边军中能征善战的骁将,就算说一句天下英雄入陛下彀中,也不为过。”
朱厚照听了心情略有些舒缓。
裴元这是拿他和唐太宗比了。
接着就听裴元继续恭维道,“有这百余义子,陛下足以稳坐半壁江山。”
朱厚照听到这里,眉头皱了起来,开口呵斥道,“大胆!什么半壁江山?”
裴元闻言立刻对道,“陛下,当年南北榜案时,北方士子悉数落榜,国都所在的南直隶,如此繁华兴盛,也只有一人在列。太祖皇帝为此忧心震怒,寝食不安,以至于后续分列南北二榜,以尽荣宠。”
“如今陛下收义子百人,尽列为皇庶子,骄宠以示天下人。然而陛下这百余义子,或为三边将士,或为北直隶的骁勇。偌大江南,却没多少健勇跻身其中。”
“陛下不但不忧心,反而为此得意洋洋。是以卑职认为,陛下有智不及太祖之处。”
朱厚照听得脸色一肃,变了数变,却没说话。
朱厚照再怎么膨胀,也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比太祖皇帝还雄才大略。
再加上裴元的刻意引导,朱厚照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你是说,义子中缺乏南方武官,容易让他们离心离德?”
裴元也肃然道,“正是如此。南方卫所虽然糜烂,但是也掌控着大明最富庶的土地,这些人成事或许不足,败事却足以有余。”
“何况晋朝和宋朝都能依靠半壁残垣,划江而治,陛下为何不领悟下太祖的远见卓识呢?”
朱厚照闻言意会,“你是说,让我也收一些南方武人作为义子?”
裴元立刻附和,“不错,这样一来,陛下甚至能越过兵部,直接对整个天下施加影响了。”
朱厚照犹豫了下,对裴元说道,“这次认了那么多义子,已经惹得朝野沸腾了。若是再加人选,只怕更会闹得厉害。何况,我收义子用的名目是奖赏平叛之功,这次南方卫所基本没什么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