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一脸呆萌地跑过来,眨巴着大眼睛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就是那个太阳病,外头的症状还没消停,脉象呢,又浮又弱,这种情况下,咱们该咋整?有没有啥灵丹妙药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真问到点子上了。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缓缓说道:“你问得好啊,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咱们得用汗法来解,这时候,桂枝汤就闪亮登场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张仲景仙师见他这副模样,心中暗笑,决定给他来个详细的“桂枝汤制作及使用说明书”,外加一点幽默调料,让他学得轻松愉快。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桂枝汤的方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这五味药,可都是中医里的宝贝疙瘩,各有各的绝活。
咱们先说桂枝,这可是个暖男级别的药材,它能温通经络,散寒解表,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帮你把体表的寒气给烧得无影无踪。三两桂枝,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5克,不多不少,刚刚好。
再来看看芍药,这可是个温柔的姑娘,能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它和桂枝一搭档,就像是暖男配淑女,既暖身又养心,让你的身体从里到外都舒舒坦坦。同样,三两芍药,也是15克。
甘草呢,就像是个和事佬,既能调和药性,又能补脾益气。它在方子里就像是粘合剂,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身体健康贡献力量。二两炙甘草,换算下来就是10克。
生姜,这家伙可是个辛辣小能手,能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想象一下,你吃了生冷食物后肚子不舒服,一杯姜茶下肚,立马舒服多了。三两生姜,也就是15克,切片使用,效果杠杠的。
最后是大枣,别看它平时不起眼,但在中医里可是个滋补佳品,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十二枚大枣劈开,不仅能让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还能给汤药增添一丝丝甜味,喝起来不那么苦涩。
好了,药材都介绍完了,咱们来看看怎么制作这神奇的桂枝汤吧。首先,你得找个锅,不是那种炒菜的大铁锅哦,最好是用砂锅或者陶瓷锅,这样煮出来的药效果才好。然后,把这五味药材一股脑儿地放进去,加上七升水(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就是1400毫升)。
接下来,就是考验耐心的时候了。你得用小火慢炖,就像炖肉一样,慢慢地熬煮,直到煮出三升药液(大约600毫升)。这个过程,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大厨,正在精心烹制一道美味的药膳。
煮好后,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药液就可以喝了。记住,要温服哦,不要趁热喝,也不要放凉了喝,温温的刚刚好。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大约200毫升)。喝完药后,记得盖上被子,捂一会儿,让身体微微出汗。这出汗啊,可是有讲究的,不能像流水一样哗哗地出,那样反而会伤了身体。要的是那种漐漐的,微似有汗的感觉,就像是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
如果喝完一剂药,汗出病愈,那就皆大欢喜,剩下的药就不用喝了。如果不出汗,那就再按前面的方法喝第二剂、第三剂。记住,喝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还有啊,服药期间,可是要忌口的哦。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统统都不能吃。为啥呢?因为这些食物要么性寒伤阳,要么辛辣发散,要么油腻难消,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所以啊,为了身体健康,咱们还是忍一忍吧。
说到这里,小弟子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估计心里已经把这桂枝汤的方子记得滚瓜烂熟了。张仲景仙师见状,心中暗自得意,决定再给他加点料,让他学得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