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着名报刊

一九三八年八月武汉战局日趋不利之际,汉口《大公报》危在旦夕,《大公报》选择于当年八月十三日创办香港版。

这堪称是对于“八一三”最为特别的铭记。

浩气长存,永为传扬。

淞沪会战坚持了三个月,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日军,打破了三个月占领全中国的梦想。

但是,上海落入了魔爪的手中,百姓度日如年。

曾经繁华的商业街被日军洗劫一空,店铺被砸毁,货物被掠夺一空。

普通百姓的家中也被日军搜刮,稍有反抗就会被残忍杀害。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妇女儿童在日军的暴行下发出绝望的哭喊声,却得不到任何保护。

抗日志士们在地下开展各种抗日活动,民众也以各种方式支持着抗战,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

从“一·二八”事变到“八·一三”淞沪会战再到上海的最终沦陷,这一过程成为了中国抗战历史中悲壮而伟大的篇章,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苦难与人民的坚韧不拔,也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上海的文化圣地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商务印书馆,这座汇聚了中国无数文化瑰宝的机构,被日军轰炸焚毁。

46万册藏书,其中包括大量珍贵的宋元明清珍本、孤本,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结晶的书籍,在日军的暴行下化为灰烬。

上海东方图书馆也未能幸免,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文献,在大火中消失殆尽。

高等学府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也遭受严重破坏,学校的教学设施被损毁,老师们被迫流亡,学生们失去了求知的殿堂。

在经济上,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中心,被日军彻底掌控。

工厂停工,企业倒闭,整个城市的商业体系崩溃。

上海人民曾经创造的繁荣经济,在日军的掠夺下化为泡影。

上海人民成为了亡国奴般的存在,他们要在日军的统治下忍辱偷生。

每天都要面对日军的盘查、搜查,稍有不慎就会遭受迫害。

上海的沦陷,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

这座曾经在国际上被视为东方巴黎的大都市,在日军的铁蹄下失去了往日的尊严。

它象征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当时中国政府的软弱无力,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那段黑暗岁月里的痛苦和挣扎。

然而,上海人民的屈辱并不会磨灭他们的反抗精神,他们在沦陷的黑暗中,依然怀揣着对自由和胜利的渴望,成为了日后抗日救亡事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源泉。

上海沦陷后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民众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艰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