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沧桑突变

在上海市区,双方激战多日,整个城市沦为焦土。

日军不断投入兵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的防线逐渐被日军突破。

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

但由于种种原因,蒋介石在对局势判断和政策决策上出现了失误,在国际联盟(国联)上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果断下令后撤,最终耽误了宝贵的战略调整时间。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全面撤退,这一命令由于仓促且指挥失控,部队全面大溃退。

撤退过程中,由于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几十万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频繁轰炸。

许多士兵在撤往南京的途中就伤亡惨重或者失散,这一溃败局面也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了隐患。

11月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

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宣告上海沦陷。

上海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日军进入上海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毁坏房屋、工厂、学校等基础设施,无数民众流离失所。

在经济方面,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遭受重创。

例如吴淞永安第二纱厂在日军侵沪时,遭受巨大损失,房屋、机器、马达、电线等设备损失严重,存栈棉花、纺纱机器、制造厂内半制品及废棉等被焚毁。

上海的沦陷不仅仅是城市的丧失,更给上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鲜活的生命消逝,无数的家庭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