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儿!”白露见珈兰浑身湿透,慌忙撑了伞,来门外迎她。无数银针穿过灰青色的天幕,将整个庭院缝进一张潮湿的网里。檐溜垂珠,断断续续地连成了线,在石阶上凿出深浅不一的水坑。
少年搭在扶手上的指尖也被雨雾浸得发白,如泡久的宣纸。
竹叶的翠色不断滴下水来,树根处积起一洼浅水,漂着几片早凋的绿意。它们打着旋儿,怎么也漂不出那个小小的囚笼。
“你这又是何苦啊——”白露见她模样狼狈,恨铁不成钢地将伞偏向了她一些,任由雨珠打湿自己的肩膀,“放眼京中,无人敢做的——”
珈佑攥紧了扶手,看长姐浑身颤抖着,被白露罩上一件厚重的披风。他自行转动木轮,往前挪了一些,正站在长廊的边缘,遥遥望着他的长姐。
“白姨,你们先走。”珈兰轻拍了拍白露的手背,双手冰凉如玉,潮湿不堪,“来时,我雇好了马车,就去京郊外几里的小镇子。你带着阿佑,我随后,便来找你们会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姐。”
珈兰一愣,抬眸迎上少年的目光。
檐上灯火昏黄,在他轮廓上镀了层毛茸茸的光晕,连带着阴郁的眉眼都柔和下来。少年映在水洼中的脸,被落雨击碎又拼凑,终究不成人形。刚显出些活气,他下意识抿紧的唇角复又将他压了回去,变回那个安静得近乎透明的影子。
“你陪我,去看看府上的后湖,好不好?”
白露回眸,认清了珈佑眼底的执念和胆怯,还有那几乎覆满了全身的卑微晦暗。轮椅扶手上被他指甲掐出的月牙形痕迹,一日比一日深,就像他骨子里渗出的自卑,悄无声息地腐蚀着每一寸木纹。
珈兰愣了愣。
“好。”她应声道,只托了白姨去收拾珈佑的物件,便径直走入雨中,穿过庭院,向他而来。
他今日束发的缎带是新换的鸦青色,衬得后颈那截皮肤越发像久不见光的瓷器。风裹着浓郁的水汽穿过长廊,珈兰停下脚步,重新将披风紧了紧,这才又推起那架乌木轮椅。轮子碾过青砖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谁在暗处嚼碎了骨头。
檐外忽然掠过一阵急雨。
他们久久不曾出声,直到拐过不知多少个弯,面前是澎湃如山的雨雾和后湖,珈佑的眼中才微微泛起些光亮来。檐角那盏绘着折枝梅的宫灯在雨里摇晃,灯影投在姐弟二人的衣袂上,梅花纹样便跟着雨水流淌,难分真假。
“轰隆——”
雷声碾过天际,水珠不堪重负地坠落。
他望着那片湖,湖水被雨雾啃得只剩下一弯灰脊,远处几株枯木斜插在水里,像几炷将熄未熄的香。倾下的不是水,是千万把碎瓷,将湖面砸得坑坑洼洼。
“长姐,”珈佑静了许久,才忽然开口道,声音悠远,“暴雨如注。”
没等珈兰回话,只听珈佑轻笑一声,自嘲般继续往下说。
“在南郡的传说里,人死后会化作雨和雪,滋润万物。长姐,你说今日的大雨里,会不会有我们的阿爹……和阿娘?”
珈兰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这几日,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我却不觉悲怆。我只在想,你为何常躲着我,为何将我……抛弃在三公子府。大难当头,他们都带着家人逃命,只有我……我不明白。我已经努力学着楚恒,日日勤勉,活成了他的影子。可我无论学得多像,你还是如此畏惧我、疏远我。这些情感的来源从不因我是你的弟弟,而是因为——你心中有愧。”
他紧攥着轮椅的扶手,心中戚戚,眼中却干涸了泪,只好仰面听大雨哭嚎。
“可我不明白,这些愧疚从何而来。直到我翻阅书籍,了解了南郡的习俗,事实铺陈眼前,叫我不得不信。”他再次苦笑出声,仿佛还是南郡被横梁压断腿的年幼稚童,“长姐,我们不是亲生姐弟。你是爹娘带回来,等着做我往后妻子的……待年媳。”
大火烧尽了南郡,连带着压在南郡女子身上百年的枷锁,也烧成了齑粉。
珈佑半垂了眼帘,在如镜的院中水洼里,瞧见一片澄澈的天。他的长姐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只是行至他身边,遥遥望着寂静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