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税收优惠来说,地方财政本就捉襟见肘,再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企业,短期内财政收支平衡怎么保障?而且对研发投入占比的审核,如何确保公平公正,避免企业钻空子呢?”
一位年轻的经济学者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我倒觉得这些政策是当下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税收优惠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长远看,企业发展壮大了,税基拓宽,财政收入反而会增加。”
“土地政策上,灵活的出让方式和使用权期限调整,契合科技企业发展节奏,能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这是牺牲短期小利,换取长期大利啊!”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资深专家轻轻点了点头,目光中透着思索:“人才引进这块思路不错,可实际操作得谨慎,还有人才公寓和购房补贴,房源从哪来?资金怎么筹集?这些都得有详细规划。”
吴敬廉一直专注地倾听着众人的发言,此时他微微欠身,语气诚恳地回应道:“各位提出的疑问和建议都切中要害。”
“我们在制定草案时,参考了多地实践经验,但深知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后续我们会联合相关部门,针对这些问题深入调研,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细则。比如财政补贴,我们可以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财政压力。”
这时,一位身着职业套装的女性官员举手发言:“那金融支持方面,政府承担科技贷款坏账比例这么高,风险怎么把控?会不会引发银行过度放贷,形成新的金融隐患?”
江尚舟立刻接话,条理清晰地解释:“这一块我们会考虑跟国资委一起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筛选优质科技项目,同时加强与银行的信息共享,对贷款资金流向全程监管,而且期权池奖励也有相应约束机制,防止企业滥用激励政策。”
会议室里,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草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草案的细节就在讨论中逐渐丰富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直静静思考的秦奕抬手示意发言:“我补充一点,我们还可以主动引入外资企业进来,港岛那边的芯片制造企业就是一个相当合适的引进对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