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

“宝姐姐怎么还不休息?不如来帮我写奏折。”

姑娘们本是来瞧瞧有没有自己帮得上的,过来为她分担一二,一听果真有事做,一个个都进来了,三姐简短说了几句便去洗漱上药,黛玉等都面面相觑,看着宝钗十分自然地坐下。

“原来宝姐姐也会写奏章?”探春这话里带出许多羡慕与惊异,她磨着墨,看宝钗取出分发下来的奏章专用纸,默默思索了片刻,打了一会腹稿,便一蹴而就,写好了两份。

黛玉正站在她身后看,等宝钗搁了笔,才问道:“方姐姐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些?”

不管是招降还是开府库,这等大事从来只有上头议定了交给下面办的,即使要提醒上峰,也是旁敲侧击委婉说出,怎么能大咧咧写成奏章递上去?

探春也趁着纸张尚要晾干墨迹,过来仔细看了宝钗所写,不免有相同的感触。

“我想,方妹妹能这样做,外头的局势已坏到不行了。”宝钗叹息一声,“若我有源儿一般能干,一定也要到城墙上去。”

在场的姑娘们,探春头一个响应,“宝姐姐说得是,但凡我是个男儿,早出去了。”

恰逢此时三姐换了衣裳进来,听见这话,“怎么了,要到哪里去?”

黛玉便笑道:“探丫头想同你一块去呢。”

探春早先因听说了三姐的旧事,一向不爱搭理她,直到后来姑娘们给书院编写教材才渐渐熟悉起来。三姐忙得顾不上这些,探春脸皮又薄,总为着自己原先多次冷落三姐,不大主动与她说话。黛玉此言,正是想为她二人搭一座桥。

三姐已大步走过来看了看宝钗所写的奏章,闻言朝探春笑道:“如今还乱着,尚且不急,将来总有机会。”

她取了奏章,又急急忙忙地往宫里去了。

书房里钗、黛等人尚未散,等年纪小的妹妹走了,只剩探春留了下来,黛玉方“审问”宝钗:“方姐姐说到出门时为何要看你一眼,你二人有什么事是瞒着我们做的?”

宝钗只见她一双妙目含威,嘴角却悄悄勾起,不由得想到往日她劝告黛玉本分从时之事,如今却倒了个,轮到黛玉来审她了。

她又看了一眼等着听故事的探春,才将前年大雪时节,三姐帮助她乔装出门去南城一事缓缓道来,不仅黛玉用帕子掩了嘴,探春也上前两步,“宝姐姐一向不多走一步路的人,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其实不光她们二人惊疑不定,连宝钗自己回想起这几年来种种离经叛道之举,也觉得此事最为冒险,当日一定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才敢偷跑出门。

半晌宝钗才叹道:“我见了源儿,方知世上女子,真有另一种活法。一试之下,再也不可收拾了。”

话已经说到此处,宝钗见挑起了黛玉探春二人之心,便接着说道:“因三皇子得了陛下偏爱,觊觎储君之位,太子忧心忡忡,源儿开办书院,正是为殿下招揽人才笼络人心。所以那夜城乱,太子便趁此机会给源儿授官。她今日去见太子,不说十拿九稳,至少也有五成的把握。”

缓了片刻,宝钗又接着抛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陛下和太上皇逃出京城已有三日,城外十万大军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