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师承往事

"令尊教学如此严苛?"宋墨寒有些惊讶。

"严中有慈。"林棠梨眼中泛起温暖的光芒。"若我确实理解了,他便会耐心讲解更深层的知识;若有不懂之处,他从不训斥,而是换种方式再解释一遍。"

她记得有一次,自己怎么也记不住某味药材的药性,父亲便带她去药园,亲手种下那味药,让她参与其生长全过程。待药材成熟,她不仅牢记了其特性,还理解了生长环境对药效的影响。

"父亲常说,医书上的知识只是基础,真正的医术需要在实践中领悟。"林棠梨的目光转向雨中的药园。"他最常带我去的地方是药园和问诊室,前者让我了解药材,后者让我观察病患。"

六岁时,林远山开始带她旁听问诊。起初她只能安静站在父亲身后,观察他如何望闻问切,如何与病患交谈,如何开具方子。渐渐地,父亲会在诊断后问她看法,引导她思考病因和治疗方案。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农,"林棠梨回忆道,"他患有关节疼痛多年,曾求医多处无效。父亲仅看了几眼,便询问他是否常在湿地劳作。老农惊讶不已,连连点头。"

宋墨寒微微颔首:"令尊观察入微,一眼便看出病因。"

"不仅如此。"林棠梨继续道。"父亲诊断是湿气入骨,但考虑到老农家境贫寒,特意开了一张主要由常见草药组成的方子,并详细告诉他如何在野外辨识这些药材。"

那一刻,她明白了行医不仅需精湛技术,更需一颗仁心。这成为她医道上的坚定信念。

"我七岁那年,第一次跟随父亲出诊。"林棠梨轻声道,目光似乎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紧张又兴奋的自己。"那是个富贵人家,病患是位年迈的老夫人,患有头痛眩晕之症。"

在床前,林远山仔细诊脉后,竟然让年幼的她也试着号脉。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触病患,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却也记住了那种微弱却有力的脉象。

"父亲当时对我说:'棠梨,医者之手,既是救人之手,也是传递希望之手。你的每一次触诊,都应充满敬意与温度。'"林棠梨的声音微微颤抖,那句话如今仍在她心中回响。

宋墨寒握住她的手,感受到那纤细手指中蕴含的力量与温柔。

小主,

"八岁那年,我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药材配伍。"她继续回忆道。"父亲教我'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强调药方如同朝廷,需主次分明,相互配合。"

宋墨寒颔首:"药材配伍确实讲究平衡与协调,与治国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父亲也常以这种比喻教我。"林棠梨微笑道。"他说医术与为政相通,都需权衡利弊,求取平衡。过犹不及,是医者大忌。"

林远山不仅教她医术,还教她为人处世。他常说,医者身上肩负着生命的重量,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必不可少。同时,医者面对的是各色人等,需要有同理心,理解病患的痛苦与焦虑。

"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医者,当以病人之心为心。'"林棠梨轻声道。"每次遇到疑难杂症,他都会先站在病患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