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颖只能去找社长沟通,社长同意她不穿高跟鞋,但是要跟皮鞋接近材质和颜色的,不打眼看不出来那种。
付颖只能拉着舍友去逛街,有空的只有容娴君,付颖逛了三四家店,在一家连锁鞋店选到了适合的靴子,有一点点跟,从侧边拉链的,鞋底比较宽,不那么限制脚背,穿脱也方便。
付颖趁着88折,花了135买下了,黑色的37码。
决赛是在报告厅,还拉了横幅宣传,连老师们都在上课说了这个比赛,让有空的去观摩。
付颖也没想到这个比赛这么大,再怎么尴尬都得上场了。
晚上七点开始决赛,台上提前放好了三张桌子,一组一组的上台。
付颖的小组刚好大一大二大三每一届一个人,大三的是学姐,学姐不自信,不太敢众人面前说太多话。
所以最后分配是学姐一号,学妹二号,付颖三号。
他们抽到第四组才上去。
付颖在台下的时候就观看别的小组的第三轮,写好笔记,为最后的混战做准备。
到付颖她们小组上台,确定没有携带小抄后,她们坐在桌子前。
在高高的台上,被强烈刺眼的灯光照着,看下面有点昏暗模糊,也是一种挺特别的感觉。
比赛开始,一号学姐全部答对,她们积了8分,二号学妹答错了一题,那题是有点冷门的知识,学妹没学过,背了也拿不准,因为超时被判断答错一题,所以积了12分。
付颖抽到的三号题库是罗森塔尔效应。
题目举了某老师因为意外情况,以为某学生是天才,开始对他寄予厚望,结果那个学生真的越来越聪明,成绩越来越好。问这个是什么心理学现象,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这个付颖还真的印象深刻,她高中还拿这个心理学现象写过作文的。
付颖回答:
从这个故事的关键词教师、学生、期待、以及进步等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是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付颖介绍了这两个效应的意义和时间,再阐述自己的看法。
她从教师的教育影响延伸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再讲了自我的警醒,最后结束阐述。
第四轮是所有小组都上台,围成半圆形,开始按顺序辩论。
付颖选择了解释帕金森定律的小组,再根据那个小组的一些话辩论。
辩论就是高级版吵架,付颖面容冷静,抓住对方不太正确的一句话深入提问,逼迫对方自乱阵脚。
谁不乱就显得谁更厉害,所以付颖成功拿到了最佳选手的投票,最佳队伍被大三大四组成的队伍拿到。
在本就相差不大的成绩中,这个加分成功让付颖他们小组夺得第二,第一的就是拿了最佳队伍的学长们。
于是付颖再次在舞台上留下了自己带着获奖证书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