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参加比赛的都有拿到题库,付颖也无奈的看了下,其实就是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只是范围圈定了而已。
比赛初试是笔试,一群人坐在阶梯教室,每人发一张试卷答题,题目有单选,多选,填空,简答。
题库全是一条条知识点,没说题型,不熟的可能没反应过来就容易选错,这算是无形的多一层筛选方式。
付颖对这些知识可太熟了,控制速度答完,感觉离满分不远。
果然,98分第一名。
笔试的前十五名进入决赛。
决赛就正规点,也是从题库中选题,但是拆分成了不同数字的题库,需要决赛的人在舞台上进行抢答,有时间限制,比较考临场反应。
前十五名不是各自为战,而是抽签成四组,每组五个人,进行三轮比拼。
第一轮,选择题,一号同学从题库中选一个数字,里面包含5道单选题,三道多选题,答对积一分,答错不扣分,满分8分。
第二轮,名次解释题,二号同学也是从题库中选一个数字,对该心理学名次进行解释,由老师负责打分,一题3分,共五题,满分15分。
第三轮,理论运用,三号同学对题目中出现的故事推断出是哪个心理学知识,再用该心理学知识结合生活进行进一步阐述,也是由老师打分。
其实算是有四轮,第四轮就是参赛队伍对别的队伍的话题和引用进行反驳,这个由观众投票,选出最佳队伍和最佳选手,最佳选手+3分,最佳队伍+5分。
也就是整个比赛每一环节其实都挺重要,如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后的投票能反败为胜。
对心理学竞赛有兴趣的,要么是这个专业的,要么是这个社团的,怎么都算是相互认识,对彼此的实力也比较了解了。
付颖作为拿了一等奖奖学金的人,被视为劲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被重点作为关照对手的付颖,当然也有想和她组队的。
大一的一个学妹初赛前凑过来,问能不能和她组一队一起比赛,付颖笑着表示不知道,先进初赛才有下一步,不过决赛是抽签的,很难。
果然学妹进了决赛,但是没抽中和她一组。
决赛要求穿得比较正式,白衬衫配红领带,然后是西裤和皮鞋,女生就穿高跟鞋,鞋跟矮一点也可以。
白衬衫和西裤付颖都有,可是她没有皮鞋,更没有高跟鞋。
还是学生,她没有买高跟鞋,更实际的问题是她的脚穿不了高跟鞋。
正常人的脚趾是匀称的斜下来,付颖的不是,付颖的脚趾几乎是在一条水平线,然后她还脚板宽脚背高,普通版型的鞋她穿不下。
高跟鞋、靴子、窄一点的板鞋她都穿不了,常年都是老爹鞋、宽松的运动鞋,因为能挤挤就宽松了,就舒服了。
付妈带她买鞋的时候一直骂她的脚丑,买个鞋都特别麻烦。
付颖也试过买高跟鞋,根本穿不了,大部分高跟鞋都塞不进去,能塞进去的穿一会就疼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