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寻访高僧(二)

“其七,‘三’可指‘三资粮’:即信、愿、行。它们是福报的积累。

“其八,‘三’可指‘三大’:即体、相、用。“大”是遍布于一切法界的意思。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内可自我观照,外可显现报化二身。”

“其九,‘三’还指‘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即所有六道众生居住的地方。

于此对应乃‘三有’:对应于“三界”这一佛门用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是真正的解脱、了无,若还在三界中,则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

“其十,‘三’可指‘三报’:佛门里的因果对应由于间隔时间不同,而呈现三种报应。即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生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后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累世以后才受报。”

“其十一,‘三’还指‘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相类似的有“三生”也就是前生、今生、来生。这是佛家轮回观的体现。”

“其实十二,‘三’还指‘三佛’:法佛、报佛、化佛。相对应的是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最后印修法师话锋一转,对众人讲道:“‘三’在佛门还有诸多教义,比丘印修就不足一阐释了。不知两位施主对比丘印修以上种种释疑是否满意?”说完,印修法师又一次双手合十,回到座位。

这一番话,印修法师如信手拈来,口若悬河,听得缪珍珍和曾忆乡如醉如痴仿佛作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