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炸串小吃

窑鸡店每日营业收入,在九十两银子左右浮动,其中利润空间能占一半。

这个定价在青峰镇,属于条件偏上的人来消费。

不是说普通人吃不起,而是大多数人不舍得吃,一顿美味吃掉二两多银子,吃完也会跺脚后悔心疼呀!

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顾汐又紧接着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炸串小吃店。

去年利用玉米芯,培育长出来的平菇,终于迎来了生长期,那蘑菇是一簇一簇的,看上去别说有多么喜人了。

当顾汐邀请公婆二老,来培育蘑菇房里参观时。

俩个老人张大着嘴巴,除了惊叹就是佩服,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蘑菇还可以种出来,还能种的这么漂亮,比深山里的野生蘑菇还好。

一眼看过去,全是白白的、灰灰的,这产量也太高了!估计比地里的粟米粮食亩产量都要高。

公公陈虎对老二媳妇竖起大拇指,是心服口服的赞誉。

能通过玉米芯废物利用,不声不响的忙活俩个多月,竟然能在家里室内,种出这么好的蘑菇,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彻底的打破了,老俩口对种植的认知天花板。

顾汐带着公婆亲自体验,在家采摘蘑菇的乐趣。只挑密集处最大的采摘,装满一筐就搬到门口。

俩个老人一边采摘,一边那个笑的哟,只能见稀疏的牙齿不见眼了。尤其公公陈虎恨不得,自己能长出十张嘴来,好出去宣扬宣扬他们陈家好儿媳。

当天家里的大小厨房,包括村口的作坊后厨,采石工那边的大锅灶台,都派人送去新鲜的蘑菇,让所有人都吃到美味新菜。

头茬的蘑菇自家人吃了,蘑菇还在源源不断的生长,而且分批次的蘑菇培育坊,几名长工弄了十个大房间。

现在最紧急重要的是,大力推广打开销售渠道。

顾汐在青峰镇的菜市场上,支起一个最大的摊位,不再只依靠大嫂家四郎五郎卖货了。

她家的东西越来越多,更适合由自家的人,专门的来负责销售,这样她核对账目也简单,吩咐家里人做事也容易。

有新鲜现采的蘑菇,也有饲养的肉兔,还有大的鸡鸭鹅,小的鸡鸭鹅幼苗,多余的鸡鸭鹅蛋等。有家里吃不完的青菜,偶尔还有些野味什么的。只要适合拉到菜市场上卖的,顾汐都让人拉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