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能有几个玄奘

“徐尚书,依在下之见,如果挖穿这座山,开凿出一个八百尺的隧道,按照蜀中与关中两地的往来人口,去年所计往来人口是十二万,大大缩短了绕过山路所耗费的路程,也就是缩短了一万两千尺的路程。”

“每天每个人少走路程,也就节约了时间,就能让人一个月省下三十万尺的路程,只要挖通这座山,一个隧道可以造福南北两地,为多少人带来便利。”

徐孝德一路听着脚步加快,朝着朱雀门走去,像是厌烦了身边这个年轻人,径直走入门中。

于志宁见他走入朱雀门松了一口气,又见那个年轻人被拦在了外面,就上前问道:“这是怎么了?”

徐孝德道:“你知道梦想是什么吗?”

于志宁反问道:“梦想?”

徐孝德又道:“崇文馆最近在教孩子们梦想,那年轻人就是个有梦想的。”

“何以见得?”

“他想要做出一番事,就是他的梦想,他说在终南山边上找到了一座山,只需在山中挖出一条道路,就能够连接南北,从此秦岭天堑就不足为虑了。”

于志宁惊疑道:“挖山?”

徐孝德又笑着道:“老夫是工部的尚书,这种事他自然找到了老夫,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了,况且早年前朝中就议过这件事,最后被陛下给否决了。”

于志宁回想着刚刚听到的话语,又询问道:“看那年轻人说得挺好,他是什么人?”

徐孝德跟着人群走着解释道:“袁天罡的儿子,袁客师。”

“可在朝中任职?”

“考了几次,都落榜了,现在混迹长安街头整日里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还说挖穿终南山,他知道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少年月吗?”

徐孝德又言语了几句,也不想再多言了。

当年袁天罡离开关中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如今他的儿子回来了,于志宁又道:“其实当年文学馆也想过这种事,可碍于需要大征徭役,且不知何年月,而且挖穿终南山也不是什么好事,名声会不好,照理说袁天罡的儿子不该会有这种念想。”

其实早在几年前,当关中作坊业大兴的时期,朝中已没有征发徭役的空间了,也就是没有足够的人力,作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劳役,让朝中征发徭役的成本直接高了好几倍。

再者说以生产建设为主的人力,去挖空终南山本就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至少眼下的李唐,其生产力还没富裕到这种地步。

今天前来早朝的官吏悉数走入了新殿内,褚遂良看了一眼在场的六位尚书,道:“怎么不见上官仪。”

马周道:“上官仪不在六部尚书之列,也就不用来这一次朝议。”

众人又在低声言语着,说着近来的家常事或者是朝中留下来的烦琐事。

直到一队内侍走入殿内,众人意识到陛下要来了,这才起身行礼。

刚晨跑完的李承乾披着一件外袍,走入殿内笑道:“让诸位一早来这里,有劳了。”

许敬宗忙道:“臣等不敢让陛下有劳。”

李承乾坐下来接过一碗粥,吃了一口,道:“各县走访的事安排得如何了?”

许敬宗回道:“回陛下,五天内能够安排好。”

李承乾道:“三天,如何?”

见他还有些犹豫,李承乾目光看着他,又道:“朕就给你三天。”

许敬宗再一次行礼道:“喏。”

“今年煤矿运送的情况如何?”

户部尚书褚遂良站出来,作揖道:“陛下,今年运来的煤是往年的两倍,只是运送的人力又贵了许多,关中有几个县也在递交文书,说是能否将关中的煤矿挖了。”

李承乾迟疑了片刻,又看着眼前的六个尚书,又道:“关中的煤矿还是要看紧,不得擅自开挖,有人私挖十倍起罚。”

“喏。”

这也是为了关中发展,关中总是需要家底的,至于运送时多花点钱,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李承乾道:“今年还是要增加关中的储备,户部多加紧些,争取在明年储备够三年所需。”

褚遂良行礼道。

马周道:“陛下,又有人说关中如今的储备已足够了,哪怕今年关中一年不种地,关中的乡民靠着储备的粮食也足够吃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