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温故知新,但比那时更深刻隽永。
“对呀,空杯可以装水,满杯装不了水。你现在就是那只空杯,你的同学们呢,就是那只满杯,你说新港大学的一年半,哪一个的收获会更多?”
“我明白了,二哥。”林子苏郁闷了一天的心情终于拨云见日,又见艳阳。
“爷爷经常说一句话,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一句,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一面是正,一面是反。
你这个事的积极正面,就是你比你的同学拥有更多进步和成长的空间,这恰恰是你这次学习进修的目的。
如果你像他们一样,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那你其实上不上新港大学,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的这些同学呢,他们缺的也不是认知和知识,
他们去新港大学进修MBA,更多的目的是拓展人脉和资源,然后服务于他们现在的事业工作。就像当年我去上京大学进修EMBA一样,
学习知识不是我的目的,甚至以我们的认知,都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但你跟我们不一样,你是真的要学习和取经。
有的人出生就在西方,但唐僧却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到达西方取到真经,后来他功成名就名满天下,谁还敢嘲笑他呢,连皇帝都得对他尊重有加。
你看,目的不一样,呈现的结果就不一样。所以,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起点各有不同,但终点都是一样,你要在终点和他们比高低,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要像唐僧一样,坚持锁定自己的目标,过程里的每一次阵痛和眼泪,都是你成长和蜕变的基石。
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二哥相信我的乖甜甜,一定会破茧而出,到达终点那一天,你未必会比他们差,但一定比他们收获得更多。”
“谢谢二哥,有你真好。我一天的坏心情,都被二哥治愈了。”
“傻瓜,你是我的女人,我当然要把你捧在手心。其实,说实话,二哥不想你这么难过辛苦,知道你今天受了这么多委屈,二哥很心疼,
要是在身边,我会好好抱抱你。而且,只要你同意,二哥只要一句话,就能改变你现在的不利局面,你的那些同学也不敢小瞧了你。
但是,我知道,你不会同意。所以二哥不能那样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电话安慰你。我的甜甜,想做什么,二哥都会无条件支持你。”
“二哥做得已经很好了,我很知足,也很感激。”
“好想抱抱你,才分开了一天,就感觉像分开了一个世纪。甜甜,老实说,有没有想二哥?”
“在没有发生这些事之前,早上那会我一直在走神,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和二哥在一起的画面…,嗯,二哥,好想你!”林子苏感觉到身体的欲望被唤起,声音不自禁地就娇媚了起来。
“乖甜甜,你先挂掉电话,给二哥拍几张你的照片,要性感的。”
林子苏听话地挂断电话,换了性感的睡衣,拍了几张妩媚性感撩人的床照,给周瑁远发了微信过去。
周瑁远很快发来语音:“你这个小妖精,勾引二哥,我现在想要你!”
那头的声音很诱人,林子苏心跳开始加速,那些狂野的画面又浮现在脑海里,一时也起了挑逗的兴致:“二哥,想要,就来呀,嗯……”
果然,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二人就这样以电话为媒,开启了第一次线上的别样情爱之旅……
就这样,他以情爱之名,抚慰了她心灵的焦虑和不安。
有了周瑁远这个知心伴侣的安抚和引导,林子苏收拾好心情,恢复了信心,决定迎难而上,重新出发。
从此开始,林子苏打起了十倍的精神,课堂上认真听课做笔记。
为了能温故知新,她甚至买了录音笔,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的小组讨论,她都会录音。
在路上、睡觉时都会反复听,每次重听都有新的收获。
同时,凡是老师、同学提到的书籍、资料,不论多么千奇百怪的,她都会千方百计找出来学习。
但很多都是英文刊物,为此林子苏不得不开始强化自己的英语能力。当然这些都是在课堂和小组讨论之外的时间去做。
每天的上课时间其实并不长,上午8点到11点,下午2到5点,小组的讨论时间基本上集中在午饭后的两个小时和晚上九点前。
林子苏只能在这些时间之外给自己拼命补习,因此课外时间,林子苏成了班里最忙碌的一个。
她经常要学习到晚上12点,早上5点又起来开始一天的学习。
之所以如此刻苦,是因为她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通过几天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和班里同学的差距,简直就是云泥之距。
课堂上自己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因为欠缺的经验、知识、见识太多了,让她完全没有勇气站起来发言。
毕竟这样高知对垒精彩碰撞的课堂,大家渴望听到的是真知灼见。
仅凭一腔孤勇,讲的却是废话或肤浅的见解,那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会被嘲笑,甚至群起而攻之。
毕竟,这个课堂,学生们思想开放,踊跃发言激烈辩论,他们都懂得“真理越辩越明”。
因此,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和积极,像学生和老师激烈争辩,甚至毫不留情面地反驳老师的现象,都是屡见不鲜。
这就是这所大学特有的学风,林子苏甚至有种错觉,感觉自己穿越回了激荡的五四时期。
在影视剧里常看到青年学生激烈批判老师、自由抒发己见、指点江山的情节,现在就真真实实地发生在眼前。
她目瞪口呆,也求知若渴,这是她在以往生活中从来不曾有过的体验。
在这样高手如云、精彩观点层出不穷的班里,林子苏显得胆怯又笨拙,常常感觉自己百无一用,只能安静地聆听同学们的辩论和碰撞。
林子苏曾经也是常青大学的冠军辩论选手,曾经也是一呼百应、崇拜者万千的学校标杆。
可是,见识了这样的同学和课堂以后,才知道自己的那点“辩论”能力多少有点小巫见大巫。
一个是静态的事先准备的辩论环境,一个是处处充满交锋、火药味儿十足、无一不是临场发挥、真知灼见迸发的辩论环境,那根本就是霄壤之别。
越深入课堂学习,林子苏越自惭形秽,这些同学的思维灵活且博学多才,可见他们平常没少读书和阅历。
正是这样博采众长,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临场发挥时有胆有识精彩不断。
林子苏感到无比的懊悔,恨自己曾经年少顽劣不思进取。
当年但凡听从父亲的教导,努力学习力争上游,考一个更好的大学,那至少自己认知和见识的起点也会更高。
也不至于现在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林子苏的自惭形秽,让她生出了浓烈的自卑,以至于在听到精彩绝伦的辩论时,她都不敢像其他学生一样放肆地鼓掌叫好,只能在心里暗暗叫爽拍手称快。
在这样的氛围里,林子苏感觉自己就是个弱智,连给他们鼓掌叫好都不配。
当其他同学都在鼓掌叫好时,她智能默默地记录同学输出的精彩论点和相关知识。
正是意识到自己的巨大差距后,林子苏也感到了不甘心,也激起了她的知耻而后勇的行动。
于是她开启了狂飙式的如饥似渴的学习,但要学习和恶补的东西太多,她不得不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对时间进行管理、合理分配、高效利用,早上5点到7点30录音和笔记复习,早餐、午餐和晚餐则是英语的学习时间。
晚上小组讨论结束后,她会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林子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
凡是课堂上老师同学提到的材料或书籍,哪怕只是一句论点,她也会把这个论点出处的作品找出来学习,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尽快缩短和同学们的距离。
甚至后来林子苏还承担起了小组的内务打杂角色,小组讨论前需要的材料、书刊的收集和汇总,都由她去借阅和准备。
但做内务不是真正的目的,林子苏以此为借口,让自己有机会提前阅读和准备。
因为她会事先把这些材料翻阅一遍,然后先做一个精华梳理,并根据小组的讨论方向,整理出一个自己的观点方案。
后来她开始尝试用正反两种思维方式输出辩论方案,但她并不敢在小组里抒发己见,她只能认真听大家的讨论和争辩。
然后和自己的观点方案进行比对,找出差距,事后再继续完善自己的方案。
如果有同学的观点和自己契合,林子苏会兴奋得睡不着觉,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方向是对的,说明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正在缩小。
补齐短板是第一步,和同学思想观点同频是第二步,独抒己见是第三步,这一点,林子苏有着十分清晰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赵思雅也感觉出了林子苏是个自尊自爱自律自制的人,必然有她自己达成目的的章法。
原本还有些担心林子苏,想着如何给她补课的事情,但看到林子苏这番雷厉果决的行动,她才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按照林子苏这样的步骤,只要不出意外,她是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留在小组的。
而自尊自爱自律自制的人,不需要外力的助攻,她内在的锚定力量也能让她突出重围,达成目标。
这也是赵思雅聪明的地方,发现林子苏这个特质后,她就改变了策略,不再以“导师”的身份去帮助她。
而是在林子苏全神贯注自己理解、消化、思考的过程,她都不会参与和干涉,只在她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时,她才会适时地出现和加以点拨。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受惠者充满了感激,也不会因为过多干涉而引发反感情绪。
赵思雅的聪明不止在社交,在学习上也十分有天赋,很多论点和知识点,她一遍就会,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她尤其善于抓重点,是小组讨论最为活跃、贡献想法最多的成员。
也因此,课外的时间几乎很少看到她勤奋用功的身影,甚至经常的派对不断,也丝毫不影响她对高深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输出。
课堂上她是活跃的辩论者,课下则是小组的灵魂人物。
这一切,也是得益于她出身于高知家庭,从小就训练出了极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赵思雅之于林子苏,就是画龙点睛之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