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满杯空杯

含生草 劭君 5410 字 9个月前

话说第一天上课,林子苏并不轻松。

当天主要是破冰,同学们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了解接下来一年半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计划——

因为林子苏读的是脱产全日制,所以不需要像在职的读两年,实际上是一年,剩下的半年是做实践课题。

虽然时间短,但是学习任务却十分艰巨和繁重。

因为这和以往的学习经历完全不同,教学大都以案例为主,辅以理论知识。

但在每次案例课程前,小组要先在课下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并形成自己对案例的认知和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探讨。

而且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观点,且不能和其他同学相同。

最重要的是,和林子苏以往被动式、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这里的课堂反而是辅助,课下的学习才是最主要的。

以小组为单位,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讲演和分享,甚至还需要在课堂上参与临场辩论。

这考验的是学生的社交、学习、检索、思辨、分析、整合、融汇、写作、讲演、辩论、统筹、竞争、协作、冒险、合作等综合素养能力,重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这就需要在课下查阅大料的资料、书籍,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显得尤其重要。

如果有一个成员跟不上,就会给小组拖后腿,最终影响小组其他成员的学分和成绩。

所以,同学和同学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这个挑战和难度可想而知,对于从小到大接受的应试教育的林子苏而言,可谓史无前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因此林子苏还没有上课,就已经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压力了。

此前,她还是把进修MBA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以为最多也就是像自己在上京大学进修一样——

那已经是她的认知和见识的最高水准了,也认为上京大学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了,不会有比它更超前、更高级的教育方式了。

可是来到新港大学后,从无处不在且影响力盖过学校高层的学生会到庄严肃穆的开学典礼,再到自主自发的学习氛围,再到开放自由的教学理念,无时不在刷新着林子苏的经验和认知,也完全颠覆了她对学校、教育的刻板印象。

如果真的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那确实就像二哥说的——那就是人中龙凤,是这个社会金字塔尖的精英人物,难怪会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资源。

林子苏也是突然明白,周瑁远为什么不让自己选择上京大学,而是最低限度也得是选择新港大学,甚至是哈佛和INSEAD。

他真的是见过世面的人,知道优劣好坏。林子苏也庆幸自己听从了他的指引,选择了新港大学。

但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好高骛远,以自己的资质进入新港大学已经是勉为其难。

如果是哈佛或INSEAD,就算能通过考试,但是恐怕最后也熬不到毕业。

新港大学无论如何,还是中国的地盘,内心的怯意也会少一些。

然而要命的是,班级里面的同学,用人中龙凤来比喻,一点也不为过。

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因为他们不是企业的董事长、总裁,也是经验老道专业一流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绝对是比自己更名副其实的企业高管,而最低的也都是创业者,连赵思雅都是企业创始人、董事长。

而林子苏呢?她的成绩分数虽然排名第三,但却是班里水平最低、见识最浅、经验最少、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小咖。

她的好成绩,只能说明那是应试教育的一个优势结果,并不能代表她的能力和水平。

也因此,在分组时,大家很明显都不愿和她一组,因为都担心她会拖小组的后腿,林子苏的快乐和信心瞬间就被粉碎。

林子苏感觉自己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在同学们怀疑、不屑和避之唯恐不及的目光中,像被扒光了衣服的囚徒,被迫站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无情地审视、鞭笞,让她羞愧又痛苦,无地自容。

杨玫、俞琳徽、周媚所给自己的伤害总和,都不及这短短几十分钟的暴击来得深刻、无助和绝望。

这一瞬间,她领悟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情冷漠和残酷竞争,也因此,她有了一种原谅曾经所有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心态。

而自己急于划清和周瑁远的关系,是多么愚蠢、不自量力、自以为是,这可怎么办?这才是开学第一天啊!

就在林子苏手足无措、濒临绝望时,赵思雅站了出来。

她表示愿意接纳林子苏成为他们小组的成员,而且她向小组保证绝不会让林子苏拖小组的后腿。

赵思雅的这个举动,让林子苏直接当场泪崩,她羞愧至极,无助的她只能向赵思雅投去感激的目光。

但赵思雅所属的三组成员显然并不乐意,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半天,也没有一个讨论结果。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他们不同意,那么林子苏就会被抛弃和孤立,这意味着自己在新港大学的学业在第一天就终结了。

最后,还是辅导员站出来劝说——一般情况下,新大老师不会干涉学生的决议和自由,因为他们也怕被学生向学生会投诉,一旦被投诉,就会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因为学生会的权力极大,很多时候校方都得向他们妥协,甚至有时候学生会对教职人员还有罢免权。

因此,新港大学的老师是不敢轻易得罪学生会,平日的教学以及和学生的互动也都格外小心。

因此,辅导员介入学生决议是极其罕见的。

不过这个辅导员老师也不敢摆明了偏帮林子苏,而是提了一个建议,说给林子苏三个月时间。如果林子苏不能跟上小组的进度,到时候大家就投票决定她的去留。

这个提议给了双方一个进退冗余的空间,最终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还在学生自己手里。

同时,辅导员也对林子苏说,小组的成果和学分关系着每一个成员的成绩,将来毕业,这些都是要写入个人档案的。

而这些档案又是对用人单位开放的,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档案留下“污点”,这对大家的职业发展影响太大。

所以,辅导员老师希望林子苏能理解,也希望她能在三个月时间真正融入大家,拿出自己的实力为小组增光增彩。

林子苏起身向辅导员鞠躬,也向三组的同学深鞠一躬,她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流眼泪。

因为她感受到了,眼泪在这里只会遭受更大的厌恶和反感,可是她根本阻挡不了崩溃的眼泪,只能一边流着泪,一边坚定哽咽说道:“我不会辜负大家!”

“子苏,你不需要向任何人承诺,你需要的是不辜负自己,对自己负责。这里的每一个同学的说法、看法,对你都不重要,

你是自由的,没有人可以干涉你,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说法、看法。有压力,有阻力,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坏事。

它很可能会成为你的助力,让你比我们进步得更快。所以,加油,一定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赵思雅发出了诚挚的鼓励,其他同学也都看向这边,看到她羸弱的眼泪,以及和优雅从容、智慧自信的赵思雅相比之下的相形见绌和笨拙无能,更加重了大家对她的鄙夷和不屑。

林子苏也感受到了班里不友好的目光,强颜欢笑地向赵思雅哽咽地嗯了一声,泪光更加汹涌。

晚上,郁郁寡欢了一天的林子苏收到了周瑁远的电话。

当周瑁远才说出“丫头,今天还好吗?”

这是她这一天来备受冷落和疏远听到的唯一温柔又关切的声音,她突然就泪流不止。

周瑁远像是知道了一切,没有焦急,没有紧张,没有担心,只说“想哭就哭吧,二哥陪着你”。

林子苏闻言哭得更厉害了,他柔声安抚着,像父亲安抚女儿一样,任由她哭个够。

直到她的哭声式微,才关心开导起来。

“你现在哪里?”

“在宿舍。”

“就你自己吗?”

“嗯,赵思雅晚上有应酬约会,现在就自己。”

“好。今天发生了什么,可以告诉二哥吗?”

林子苏抹了一把眼泪,这才将白天发生的事情都一股脑儿地倾倒了出来,又是一番梨花带雨。

说到最后,都是对自己的自责和悔恨。

“丫头,不要这样自责。这个问题呢,不见得是坏事。”

“怎么说?”

“你现在拿两个杯子过来!”

“做什么?”

“听话!照做!”

“嗯,拿过来了。”

“现在,你往其中一个杯子里装满水。”

林子苏满腹疑惑,但还是照做了,“好了。”

“好,你现在,同时往两个杯子里加水,”周瑁远停顿了一下,看着林子苏这边的动作。

林子苏很快就发出疑问:“装水的这个,装不了呀,再装就溢出来了啊!”

“那只空杯呢?”

“可以装呀,现在装满了!”林子苏说完,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她想到了自己在上京大学进修学习时,当时蔡晋就曾讲过“放空自己”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