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这些,她绝无可能作出如此犀利明快的文章。
可心底始终有个声音告诉自己, 这文章,是林青槐作的。
她来国子监读书, 又放了消息要开书院只是开始, 她所图甚大。
既然如此, 那老夫便把弥封拆了。闫阜收了目光, 低头拆弥封。
这第一名是所有助教联合选出来的, 送呈他和祭酒过目, 再交给邱老复核, 才最终确定。
往回评名次也是如此评的,再誊抄一份送入宫中,给圣上过目。
闫阜撕开弥封, 看到卷首的名字,眼底的笑意浓了几分,并无意外,第一名,林青槐。
话音一落,满室寂静。
林青槐一下子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气氛凝滞。
杨远正不敢置信地睁大眼,又惊又怒。
孟绍元本能回头,看向坐在贺砚声身边的林青槐,眼神幽邃。
果然是她!
不知绍元想问什么。林青槐在众人的注目下,施施然站起身,凡有疑问,都可问。
我想问你文中所提的惠民之策,减税赋大家都知晓,增良田如何增。孟绍元目光笔直地看着她,既期待她答不上来,又怕他说出自己无法反驳的答案。
杨远正坐回去,双手紧紧攥成拳头,一瞬不瞬的看着林青槐。
父亲在西北驻守多年,比谁都更清楚如何剿匪。她一个自小生活在乡下黄毛丫头,不在家好好学女红,竟然跑来指点江山,简直可笑。
看来绍元方才未有认真听博士诵读我的文章。林青槐看着孟绍元,不疾不徐出声,西北地势广袤,只需将土地让给百姓开垦,三年内不征收农税,良田自然会增加。
三年不收农税,那三年后呢,你的文章中可未有提到此事。孟绍元有些下不来台,年轻的面庞浮起薄红,极力辩驳,西北多是风沙之地,便是让百姓自行开垦,也种不出什么来。
他看过《西北风物志》那地方又冷又干,风沙特别凶,给了土地也无甚用处。
三年不收农税,三年后收一成,五年后两成,官府出具告示便可。林青槐抬起眼,身上的气势散发出来,嗓音渐渐变得冷冽,能否种出粮食,你说了不算,百姓说了才算。只要有地,便有法子种出粮食。
昔年的漠北也是大片荒地丢荒,百姓吃不上饭,五年时间漠北阡陌纵横,处处炊烟。
西北同理,虽未有漠北的平坦,还时常遇到干旱,但也面貌大改。
西北的荒地多是山头,无水无雨,百姓又不是神仙。孟绍元不服,看她的眼神也多了些许轻蔑,你所提的法子,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无多大用处,听着实用罢了。
绍元下回听人读书,最好认真一些。林青槐沉下脸,身上的气势全部外放,不疾不徐的嗓音响彻聚贤堂,若遇丘陵则用梯田法,麦不生则种黍米,黍米不生则换高粱。无雨无水则修坝蓄水,引渠与天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