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意在将成熟而繁荣的气象呈现出来,陇头流水,遥相呼应,雄浑与丰腴。“赋诗”既为诗赋的场景,也为乡宴,也为功颂,多用清商,意味“功成”。
吕才听了这一番解读,又闭目深思,再听一遍曲目,说道,“盈盈,此曲很好,一气呵成,看来我已经无法做你的先生了。”
盈盈虽已将曲子做好并打磨几遍,但却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听吕才一说,方才宽下心来,“瞧先生说的,盈盈日日跟着先生学习,有些年头了,也总得有长进才是。”
吕才只改动几处很小的地方,一是多胡乐与清商之融合。虽燕乐之中多用胡乐,但若不能音律流畅,精致连贯便会显得有些生疏。胡乐部分既为“怀柔”,在排曲上就更要细致,才能凸显出来。二是认为赋诗一章还是应作“功成”,以示庆典,且庆功的方式要附和那日谈及的优美、轻松与愉悦。三是所用乐器的选择他也调整了一下,在叙述之处强化清商之乐,在衔接之处突出胡乐,又在需韵律平衡之处调节两者令其尽数释放欢愉之情,以符合世民所需要的那种唯美又不乏气势与格局的国之燕乐。
盈盈点头称是。吕才问道,“盈盈,你知道你哪里写得最好么?”
盈盈很是好奇,问道“是哪里?”
吕才款款而谈,“是‘在兹’一段。所以,虽然有几处想要改动的,我都不忍心下笔。”
“是吗……为什么?”
“因为这曲中有你”
“哦?我还记得写作《破阵乐》时,先生执意让我忘记自己,如今为什么却认为有我之处写得最好呢?”
吕才望着她,“这是不同的。《破阵乐》时的你,只是一个情深意重的女子,是粘在曲中的,那当然要删掉。但如今的你,却是睿智的旁观者,可在曲中自由地出入巡回,就当然可以保留”。
盈盈笑道,“先生的乐理,真是越来越玄妙了。”
吕才为她进一步分析道,“你看,这里写尽陛下年少之志是如何而来,又是如何被人理解、被人接受与被人肯,又慢慢走出戎马一生的感觉,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是很难得的。多少人只能听懂后面的八荒与功成,而根本无法体会到“在兹”这一段。但这却正是《庆善乐》的灵魂所在。只有你能写得出来,因为你是陪伴陛下最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