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终降天地 野芳灼 1578 字 2024-03-16

辞别家人,张一诺一人出庄,好生自在,边走边自语道:“幸亏娘不让我带着两位师兄下庄,不然给人闷死了!那些师兄全都是闷葫芦,我一个人多好,自由又自在!”

张一诺从未出过山庄,见了外面的世界,新鲜得很。走了良久,便觉得饥肠辘辘,于是进了一家客栈。他初见世面,全无防备之心,随手将包袱扔在一个凳子上。贼匪见了这样一位阔少爷,且不管是何许人也,先趁机发笔横财再说,兴许侥幸还真地能捞得不少好处。只见一个人鬼鬼祟祟行至那包袱面前,顺手拿了过去,便直向外跑去,却不巧被自门外进来的一少年挡住。

那少年虽是男子打扮,眉目间却流露着巾帼之风,他用未拔出剑的剑柄架于那小偷面前,道:“把东西放回去!”那扒手似不服气,道:“别以为拿了剑就是高手!”说罢,二人于店门口大打出手,那少年身手不凡,三下五除二拿过包袱,却未伤那扒手一丝一毫。那扒手忙道:“多谢大侠饶命!”那少年并未多加理会,走到张一诺的面前,将包袱归还张一诺。

张一诺见此少年身手,早已目瞪口呆,他站起身来道:“多谢这位公子!”那少年抿嘴一笑,风度翩翩,道:“客气了!公子,你都没有察觉到有人拿了你的东西?”这话问得张一诺瞠目结舌。只听隔桌一群人笑了起来,一衣冠楚楚的青年走了过来,道:“这位兄台,抓贼都要碰运气啊!倘若不是这位兄弟,你恐怕要走不出这风雨楼啦!”张一诺意图反驳,但别人的嬉笑也不无道理,只得忍受。那少年好似看出张一诺所想,道:“公子……”未及那少年把话讲完,张一诺插语道:“这位少侠,不知如何称呼?”那少年道:“在下刘昀。”张一诺匆忙报了自己姓名,见小二拿了一盘酱牛肉,顺手抢了过来,泼于那方才取笑他的青年脸上,那青年顿时火冒三丈,但张一诺早已无影无踪……

那自称刘昀的少年见张一诺如此轻功绝顶,不由对此人有一种敬佩之感,露出一丝不解的笑。刘昀心想:这年轻人武功不济,轻功却是一流,真是武学奇才,居然比“漫天风步”还厉害!想罢,坐了下来,问小二要了一斤上等好酒、一盘牛肉,稳稳当当吃了起来。

*

话说那张一诺因怕被追上,一番狂逃,却到了一片汪洋般的竹林之中,他不由想道:莫非这里是养心居?难道是天意?唉!说不定那个欧阳哲云还是个旷世大美人儿呢!去看看也没什么啊!好!终此下定决心,一纵身,双脚自竹上下来,着了地。他自幼虽不认真习武,却对五行八卦方位研究到精通,不多时便到了养心居。

张一诺进了道观中,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灰尘满室。他四下寻找,仍是空空如也,便心生疑虑,自语道:“欧阳哲云,虽然从小我总是在咒你,可你也不必这样吓我吧!跟我唱空城计?不会吧!你怎么会知道我会来这里啊?还是……莫非真的出了什么事?不会的,不会的,一定是欧阳伯伯一家出门了!”张一诺虽已成年,却稚若孩童。他又祈祷了许久,便出了道观。

他行至竹林之末,只见有两个黑黑的东西,便上前看个究竟。虽带着些许的畏惧,但由于好奇,还是一步步向前挪着。临近却发现是两具死后不久的尸体,张一诺不禁心惊,这世间正如自己的娘亲所讲,万般凶残。他走到两具尸首前,发现二人是因打斗而双伤。他轻轻抬起两个人的尸体,一同下葬。

张一诺为这两人举办了一个小小的葬礼,是时自语道:“我将你们二人葬在了一起,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再互相争斗,做了邻居要懂得礼让知道吗?到了下面,就做一对好兄弟吧!”说罢,起身归航。

张一诺未行五步,便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一颗奇石泛着蓝光,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射入他的双眼。他走了过去,拾起那蓝石,那石头上刻着十六个字:得此石者,乃有缘人;南国圣山,贵物相赠。张一诺甚是好奇,不知这“南国圣山”作为和解?虽自小诵读古代各种文学诗词,却从不知这“南国圣山”究竟所指何处?犹疑中将奇石收入怀中,继而前行。

他并未按进来的路径出去,虽已行至竹林末端,他却又返了回来,朝南方行去。竹林南与一荒岛相接壤。张一诺见这前后不着人烟的地方,心里一阵慌乱,但转瞬即逝。随即想到“南国”二字,心想:莫非,这便是行往南国的出路?于是便扎了木筏,不日启程,幸而风往东南方向吹,那船随风飘荡,却真地到了一片陆地上。张一诺见到了陆地,欣喜若狂,停了船,飞奔而上。

他行至陆上,并未见到所谓圣山,甚至连一座普通的山都看不到,除了荒漠就是无垠的大海。是时心想:难道这里不是所谓的南国圣山?但此时饿意横生,于是拿出干粮,随即坐下来吃起来。在这荒岛上充了饥,便躺下睡着了。

次日清早,张一诺方才醒来,朦胧之中,只见一幢巍峨高大的建筑耸于远处,诧异之中,他不由得喊了一声:“海市蜃楼!”

南国圣山,或可解释为海市蜃楼啊!

于是张一诺上前几步,那海市蜃楼实为虚幻,但是在视觉上,却若真景。就在接近另一端的海的岛的末端,张一诺见了两本经书,便上前拿了起来。只见那两本经书分别写着《天地心经》和《七星剑谱》。

在两书中间,夹有一张厚纸,张一诺打开那纸,上面写着:“时局凌乱,皇帝昏庸,又因外邦对大宋社稷尚虎视眈眈,故灭敌保家之重任系属武林众生。然则今日武林并非同仇敌忾,或恶势气焰,或自相残杀。故将此《天地心经》与《七星剑谱》藏于南国孤岛,若然无人可取或所得之人心术不正,大宋灭亡便为天意;若得此书之人有志报效国家,此人又定聪慧过人,亦可领略个中要领,将其融会贯通。倘学成此至高武学,定当除暴安良,匡扶正义,驱除外贼。此乃天之重任,汝得此书,方乃众望所归。”

何处去

张一诺读罢此篇,心间好似百感交集。他时而想到母亲之所望:“孩子,要练好武功,方可做一个惩恶扬善的人,乱世之中,只有练好武功才可称作顶天立地的男儿,报效国家。”时而又想起在风雨楼所受之辱,时而又泛起方才所读字句。张一诺顿然醒悟,“做一个人,要挺起胸膛,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十九年来,我日日不思进取,叫爹娘费了不少心。到了江湖之上,不懂防备,被人偷了东西也是别人帮忙才能拿回来,又被人嘲笑。飘落在外,却意外地找到了这两本绝世武功秘籍。好!练武功又有何难?”

于是,张一诺开始在这荒岛上认真研习武学,一晃就是一年。

张一诺虽有诸多不是,但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一定有充足的精神和毅力。他一人在这孤岛之上,日夜钻研书中奥妙。“静而使畏,进而使退,昏暗而使迷惑。心中有敌,敌便攻心;心中无敌,敌便攻守易动纷乱。使之静心,凝神,正气,方至无敌无我无天无地之至高境界。”这便为孤无乾坤心法要领。张一诺参解此招之时,时而练至中途而真气废去,他思前想后,不解其中深意。

《天地心经》已被张一诺练就了七八成,那《七星剑法》却是难练至极。《七星剑法》中有此记载:七星剑法,乃循序之法,须以泛水捕星、投河问星、孤立望星、海中捞星、飞天摘星、一剑穿星、天地无星七种招式之顺序练习。泛水捕星乃入门之法,练此招式易使躁动,心受其扰,继而导入魔界,须持锋刃宝剑,练至要处,凝全身之真气于剑端,冲出制敌。

张一诺本已下定决心习好这两种至上武学,却中途遇阻,他心想:这武学真是奇怪,为何爹娘的武功与此书所载套路全然相斥?孤无乾坤一时难以参透,只得日后回家,让爹娘研究。眼下还是先回中土,找上一把上等的宝剑,练习《七星剑法》,我不能再无所事事了。思罢,张一诺架好木筏,回了中原去。

*

回到中原,最重要的便是吃上一顿久违的可口菜肴。张一诺心想:这次可要看好自己的东西了,便又不自觉地走进了那家“风雨楼”。在那孤岛之上日夜习武,饿了摘些野果,见了这有佳肴之处,张一诺立刻招呼小二过来,道:“小二,你们这儿有什么好吃的啊?”那小二报上花名来。听罢,张一诺只道:“好!就给我上最贵、最好吃的,我可饿了。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