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秦王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汉高祖刘邦。王莽篡汉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太后大怒,掷下玉玺,落地摔破了一角。尽管王莽命令工匠以黄金镶补,而且补得很精巧,却终究看得出是缺角所致。王莽败亡后,传国玉玺落入更始帝刘玄手中。后来,刘玄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则落入刘盆子之手。直到赤眉兵败,才献玺于汉光武帝刘秀尊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获得了传国玉玺。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时,当然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曹魏。西晋篡魏后,玉玺归晋。
西晋永嘉之乱后,晋怀帝被俘,传国玉玺即归前赵。后赵的石勒灭前赵而得此玉玺。后来,传国玉玺在胡人政权之间数度转手,归于冉魏时,冉魏因战乱而向东晋求援,传国玉玺又改属东晋,然后就在南朝的宋、齐、梁、陈代代相传。
杨广灭陈后,传国玉玺自然属于大隋皇室。自从杨广在江都行宫遇弑,萧珻就慎重保存着传国玉玺。所幸宇文化及迷恋萧珻,认为传国玉玺由萧珻保管也是一样,从未逼她交出来。到了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以后,窦建德起初尊奉洛阳的杨侗为皇帝,当然不会向萧珻索取传国玉玺。甚至在王世充篡夺了杨侗的皇位之后,窦建德慢慢朝向称帝的道路迈进,尚未摆明态度,突厥可汗就把萧珻带走了。萧珻回顾这些因缘际会,自觉真是很幸运,十二年来,一直保住了传国玉玺。
由于传国玉玺在汉族文化之中的地位无比崇高,当代汉人普遍认定了得玉玺者得天下。如此看来,定襄郡的隋国虽小,可是传国玉玺在隋王杨政道手中,照理说,杨政道就才是天命所归的天子。大唐领土即使再辽阔,但大唐皇室没有传国玉玺,就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这是李渊打从逼迫杨侑禅让而自立以来,解决不了的心病。到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夺权以后,他自知比父皇更为得位不正,难免更加迫切想要靠传国玉玺来正名。
萧珻看得出来,李世民无限渴望也确实需要传国玉玺。同时,萧珻也深知大隋气数已尽,就连定襄郡的隋国也不复存在了,留着传国玉玺毫无用处,不如给他。不过,萧珻将传国玉玺交给李世民时,顺带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是善待已归顺大唐的突利可汗,二是如果唐军彻底击败颉利可汗,请给他一条生路!
这两项要求包括了颉利可汗的叛逆侄子突利可汗,因为,萧珻的庶女杨絮已经嫁给了突利可汗,萧珻希望絮儿得享富贵。至于颉利可汗这些年来庇护萧珻与杨政道,萧珻当然更要感恩图报。
其实,无论李世民答不答应这两项要求,萧珻都得献出传国玉玺,她根本没有实力或能力来跟李世民谈条件。好在李世民天性向来愛给人面子,立即点头允诺,并慷慨表示,此外还要给杨政道一个称为员外散骑侍郎的官衔。
君无戏言。李世民首先任命了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户;后来,当李靖率领的大军攻入了突厥退守的碛口,李靖也谨遵圣旨,生擒了颉利可汗。问题是,李世民并未交代李靖不杀颉利可汗的可贺敦,亦即大隋义成公主杨仪。李靖早就从所获情报之中得知,杨仪为了复兴大隋,曾经多次鼓动颉利可汗南侵,李靖向来把杨仪视为祸害,加上杨仪不肯投降,态度强硬,李靖一气之下,就杀了杨仪。
萧珻闻讯大惊!她做梦也想不到,李靖居然会不放过杨仪!向来战胜者通常只杀战败方的男人,而会俘虏战败方的女人,这就是为何萧珻只请求李世民别杀颉利可汗,而未曾提到义成公主。直到惊闻噩耗,萧珻才忽然想起来,隋军消灭陈国时,前锋将领高颎也处决了陈国贵妃张丽华。由此可见,李靖所为并非没有前例。张丽华与杨仪有个共同点,亦即涉入夫君的国家大事,不像一般后宫女人那样不过问政治。难道,只因为她们介入了男人之间的争端,所以战胜者把她们当作男人一样看待?
沉思至此,萧珻不禁极为懊恼自己没有及早想到张丽华之死,没有趁早为杨仪向李世民求情!萧珻含泪回忆在定襄郡那十年,杨仪时常来探望,总会带来各种美容用品,然后姑嫂两人一起使用,共渡了不少愉快的时光……
当萧珻如此深深自责时,她住在长安城兴道里一所豪宅之中。这是李世民御赐的府邸,有一个遍植各种花卉的后花园。这一天正逢暖春佳日,午餐后,萧珻就在鸟语花香的庭院中独自散步,默然垂泪。
忽然间,一名丫鬟跑来通报:“启禀夫人,李靖将军求见!”
萧珻颇为意外,心想李将军来做什么呢?萧珻并不想见杀死杨仪的凶手,但又不好推讬,只得姗姗移步,从后院走到前厅去,并吩咐丫鬟奉茶。
李靖一脸严肃的表情,先坐上了萧珻请他坐的上座,才说明来意:“末将今天专程来拜访,乃是因为听说,萧皇后很惦念与义成公主之间的姑嫂之情,所以特来向萧皇后致歉!”
萧珻不知如何作答才妥当,思索了须臾,才轻叹道:“人死不能复生!我只能尽量节哀。请李将军别再过意不去了!”
“不!我必须向你解释!”李靖突然激动起来,抛开了礼节,直称萧珻为你,急切说道:“我本来真的无意杀害义成公主,只要她肯投降,我绝对不会伤她一根汗毛!可是,她不但拒绝投降,而且大声辱骂太上皇以及皇上!当着我那么多部下的面,我怎能容许她信口开河,侮辱太上皇以及当今圣上呢?我狠下心杀她,实在是逼不得已!在那之前,我从未杀过手无寸铁的女人。她是第一个。因此事后,我难过了很久。”
这番话句句是肺腑之言,萧珻可以听得出来。虽然李靖并未引述杨仪的言辞,萧珻却凭着过去十年与杨仪多次谈话的内容,可想而知,杨仪在李靖与大批唐军面前,曾经如何痛骂李渊与李世民!
的确,那一天,杨仪就如同萧珻想像中一般慷慨激昂,恨声嚷道:“你想叫我投降?别做梦了!我决不当叛贼统治下的顺民!你们这些将士,到底在为什么样的人出生入死,你们知不知道啊?你们的太上皇李渊,本是皇亲国戚,又深蒙皇恩,却起兵叛变,先是把三皇孙捧上皇位,作他的傀儡,谎称巡幸江都的皇帝已是太上皇!后来,大隋皇帝不幸在江都遇弑,李渊又自立为帝,不顾洛阳已有真正承袭大统的新皇帝。最荒谬的是,李渊那个帝位根本非法,他的儿子们却还拼命要抢!李渊恶有恶报,如今,他自己也被逼退成了太上皇了。至于你们那个新皇帝,他亲手射杀了他大哥,你们都有没有风闻哪?那么冷血的人,还有脸说他愛民如子,想骗谁呀?”
李靖大叫杨仪住口!杨仪偏偏置若罔闻,面无惧色,继续滔滔不绝,越讲越起劲。李靖环顾周围的部属,看他们似乎流露出了相信却又不敢表达同意的眼神,不禁心慌了!李靖身为唐军主帅,如何能够任由这个已入中年却仍颇具魅力的敌方女领袖动摇军心?他实在喝止不了杨仪畅所欲言,唯有咬咬牙,一刀砍过去……
谁也不得不承认,杨仪所言皆为事实。李靖自己也心知肚明,但是他职责所在,非得逼迫杨仪闭嘴不可。甚至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之下,他必须剥夺杨仪的生命,以换取杨仪的沉默……
形势比人强啊!萧珻一方面痛心哀悼杨仪,另一方面却也由衷理解李靖情非得已,而无法苛责李靖。当李靖不吐不快时,萧珻虽然无言以对,但是频频点头,表示同情。
李靖总算吐尽了胸中块垒。他长长舒出了一口气,低声说道:“多亏萧皇后深明事理,肯听末将辩解。末将感激不尽!”
“哪里!”萧珻客套说道:“烦劳李将军大驾光临。可惜事先不晓得,没为李将军准备点心。”
“萧皇后可千万别麻烦了!”李靖冲口直言道:“末将是个随性的人。如果萧皇后不介意,日后末将再来叨扰,也不事先通知,以免萧皇后太费心。”
他日后还要来?萧珻乍听此言,不由得怔住了。
李靖也意识到了自己好像太过冒进了一点。于是,他不等萧珻回应,就接下去讷讷说道:“不好意思,打扰了萧皇后这么久!末将今天还有些事情要办,该向萧皇后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