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与御史大夫似乎完全没有想到宋琰会有如此大胆的想法,皆伏地叩拜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这太子之位事关重要,不能如此草率。”
宋琰道:“朕的身体不行,疲于应付那些后妃,就算有了后妃,朕不召幸,又何来子嗣丞相能明白么?”
丞相抬首张嘴要说,可半天都只见张嘴,不见他说出什么话来。
宋琰忙道:“所以,爱卿们便从宗室里挑一个性格好,聪明的孩子来。”
御史大夫道:“陛下,臣不能这么做,江山传承这等大事,臣等两人不好决定,不如等明日朝会上,陛下与一众臣子商议吧。”
宋琰这就不乐意了:“难不成你让朕跟那些臣子们去商讨,朕要不要宠幸妃子这种事么?”
霎时间的御花园内,气氛十分紧张,远远伺候的内侍生怕皇帝一怒之下就把御史大夫拖出去砍了。
可宋琰气归气,到底还是知道分寸的,只道:“朕已经将想法告知于你们了,即便是要辩,朕也随你们了。”
宋琰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御花园,留下丞相与御史大夫面面相觑。
丞相:“陛下实在荒唐。”
御史大夫:“那我们要怎么做。”
丞相:“甄选秀女的事总不能不了了之吧。”
御史大夫:“都怪你,以前还说陛下过早立后纳妃会沉迷女色。”
丞相:“我也不知道陛下突然就不近女色了呀。”
御史大夫与丞相相视片刻,随后觉得找朝中的重臣一起商议,如何让宋琰择后纳妃,而不是立宗室孩子为太子。
翌日一早的朝堂上,文武百官对着宋琰三呼万岁过后,便开始有人奏表,如今国泰民安,边境稳固,百姓生活富足,一切都归功于皇帝的用心治理。
然而皇帝后宫空虚,实在是需要一位贴心的国母来为皇帝主持后宫了,所以上谏宋琰下旨择后纳妃。
随之而来的,是不少朝臣的附和,纷纷建议宋琰择后纳妃,扩充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
宋琰听着那些朝臣的谏言,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他现在急需一个能解救他的人。
因着季昭此前在战场受伤还未痊愈,自然也就免了他上朝这趟苦差事。
然而早朝上百官谏言宋琰择后纳妃的事还是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听着传话的人向他描述朝上的情形时,眼神逐渐阴冷可怕起来,手中捏着茶碗,转手轻搁在了手便的小几上。
季昭起身整理着衣裳,身边伺候的人忙道:“将军这是要去哪儿,可需要备马车?”
季昭将手里的手串握紧,负手迈步下了台阶,隐隐藏着怒意道:“备上吧,我要进宫去见见陛下,向他谏言这择后纳妃的事。”
季昭不过刚刚走到门口,便瞧见余伯言与齐若棠到了府门口,瞧见了季昭站在大门前,略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