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令悦说,容茵进了女子私塾后,对众位乡绅夫人们格外厚待,很快便亲近起来。
前些日子,其中某位夫人忽然找到卫令悦,说要为容茵小先生保媒。
卫令悦一听对方年岁那样大,顿觉不妥,便单独找容茵谈,劝她不要急着做决定。
“那时悦姐也没料到我们会来。她不好强硬替容茵做主,见她一意孤行,劝说无果之下便只能由她。她自己应承了这婚事,下月中旬就将过门。”
岁行云的火气,其实源自怒其不争。
卫令悦既已让她做了女子私塾的女夫子,大抬了她的身份风光,只要她沉住气好好做事,最多一两年,待卫令悦及这女子私塾成了气候,整个屏城谁不得高看她一眼?届时不得大把年岁相当、家世良好的男儿登门求亲?
“在仪梁时我成日忙着自己的事,只教了她认字读书,没察觉她竟学成如此鼠目寸光了。”岁行云闷闷叹气。
还有件更让她失望的事,她在李恪昭面前讲出来都觉没脸。
送容茵离开仪梁时,岁行云怕自己后续不能活着到缙国,便将自己最贵重的财产——那包火齐珠——交给了容茵。
今日容茵告诉她,那包火齐珠在赶路时不慎遗失半数。
她没有戳破这蹩脚的谎言,沉默接受了容茵奉还的剩余半数火齐珠。
其实她绝非小气之人,分别时也对容茵说过,若自己活着到缙国,今后两人就做家人处。
“既是家人,她要出嫁,我岂会舍不得添嫁妆?便是整包火齐珠都给了也无妨的。”
可容茵却耍了这不入流的小聪明,这让她很是失望。
“才分开不到半年,变化就这样大,”岁行云讪讪以指尖挠着眉心,“这还是我头回看人走眼,回来的路上脑中嗡嗡的。”
不过,李恪昭的耐心聆听如泠泠山泉,将她原本火气满满的心浸润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