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页

当然不白借,按规矩来,谁家借牛就要管牛的食水,而且不能把牛累瘦了,为了避免纷争,出借前要量牛的腰围。

两个村长出面,自然就是以村子的名义借牛,那么全村凑钱管牛的食水和照料,怎么借走的,怎么原样还回来。

农人视牛如命,不敢在这时候耍花招,年年种地年年要借牛,敢耍心眼子,春天牛主人认了倒霉,秋天想再借可就借不到了。

祁可没管这事,只说可以借牛,至于借牛的代价是老村长谈成的,他更清楚行价,收的银钱入公账。

男人们开始春耕备耕,三柳村和五柳村的女人们则背着行李到四柳村集合,光是这三个村,这一趟出发的人数就有二百八十多人。

大柳村二柳村和镇上的人提前一天从陆路走,到县里乘船,主要就是为了避免他们所乘的船队在县里堵了祁可船队的路,所以是分了两批走,到了宽阔的水道再汇合。

第1531章 凉水镇的新变化(一)

千户所征召的伤残老兵又是一个批次,他们先到县里集中在前往凉水镇,计划在二月中旬之前到达。

先期抵达的五百多位成年女人和未成年少女全部塞进了新建的几栋宿舍楼里,在分房间时祁可特意按年龄分,年轻的和年长的分在不同的楼,哪怕每栋楼都没住满,祁可也不让他们全住在一起。

防的就是那些年长的妇女们对年轻的少女们说些封建落后讨人嫌的话,这严重加大对年轻女孩们的教育成本,但年轻女孩中若是已经存在了食古不化教育不了的老古董,那就调去跟妇人们同住。

一个圈子的人在一起才有共同话题,祁可是为她们好,省得闹矛盾。

妇人们带来的孩子,成年的都有独立的住处,未成年的全送妇婴堂,并且规定男女皆不许乱窜楼,母女兄妹姐弟要见面只许在一楼公共区,可以同食堂吃饭,严禁上楼,因为房子是口字型外廊结构,走廊矮墙是实的,没有镂空没有栏杆,站在楼下最多看到二楼众人的脑袋和肩膀,可要是异性上了楼,那别人都不能衣衫不整地出来收晾晒的被子了。

这一点男女楼通用,不论女生楼还是男生楼,祁可都给他们光屁股闲逛不被异性指指点点的自由。

更多的规矩在扫盲班都有讲解,祁可遵循事不过三原则,同样的错误可以连犯三次,但第三次就解除劳动关系滚蛋,没有第四次机会了。

所以祁可有些好奇,那些视儿子为命根子的妇人们,会不会为了把儿子带进女生楼屡屡犯禁然后被开除。

毕竟她前辈子是见过妈妈带上小学的男孩进女浴室的,可没见过爸爸带同样年龄的女孩进男浴室。

新来的女工们安顿下来后开始适应新生活,五十六位老兵也如期到达,他们先体检,记录每个人残疾的具体情况和程度,给腿脚不灵便的人重新配了适合他们的拐杖,再接着每个人按自身条件挑一辆残疾人车,并允许他们试用更换。

因为有的人一双手看着正常,但其实灵活受限变得麻木之类的,这种人就得挑脚刹车,右脚刹还是左脚刹,他们试用过才知道身体怎样最舒服。

挑好了车的老兵驾着车在外面宽阔的空地横冲直撞,兴奋地哇哇大叫,想叫他们回来去分配宿舍都叫不动,非得等他们发泄完了精力才重新收拢了队伍转往一栋全新的宿舍楼,腿脚不好的住二楼,腿脚好的住三楼及以上,一楼公共区,又吵又潮,不好住的。

给他们上课的扫盲班就设在一楼食堂,不光要学会使用字典,读书识字会算数,还要学会看地图,正儿八经地拿他们当邮递员培养,祁可的邮电局正等着开张。

当然,因为现在还没有电力,做不了电话电报业务,所以邮电局暂时挂牌邮信局。

新人们还在学习,邮信局的消息就已经先散播出去,小小门脸的邮信局总号大门外天天有人来认门,有迁居而来的平民,有百户所的士兵,还有这次招工来的女人们,他们都有与远在外地的亲人们书信往来的迫切需求。

第1532章 凉水镇的新变化(二)

祁可本打算等新人能上岗了再开张,但每天都有人拿着信件和包裹上门,有的人带着信件今天被拦了那明天再来一趟,明天也不行就后天又来一趟,不厌其烦地一天跑一趟,看门的女仆只要在门口露个身影,就会有一窝蜂的人围上来问几时开张。

民众实在太热情了,拖了几日祁可先扛不住,不得不改了主意,挑了个瞧着顺眼的日子,打了挂响鞭,开门营业。

凉水镇的人口还很少,堪堪超过一万人,分散在工场区、农场区、商业区和生活住宅区,前两者各占一块老大的地盘,四周都是留待日后发展的备用土地,后两者相邻,门脸小小的邮信局就设在这两个区的交界处,足以应付目前的业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