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118分,差一点就满分了,不错哈,下次争取满分。”

“蔡晖,108分,有进步,初三了,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了。”

“翟清妍,110分,这次考得不错,就这么学,肯定会有收获的。”

“李成峰,87分,上课讲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弄懂,不会的要及时问,问老师同学都可以。”

“秦以安,112分,填空题还能错,又马虎了吧,最后一题也不难,没做对不应该啊,好好看看,这张卷子该考满分的。”

所有科目中,秦以安最喜欢数学,成绩也最好,还是数学课代表,老师对她要求更高。

秦以安拿着试卷仔细分析:填空题再算一遍,居然是小数点错了一位,肯定是草稿纸上写的太乱,抄到试卷上抄错了;最后一道大题用到了之前学的公式,她记不清具体的了,考场上随便推算出来个错误的。

看上去都是马虎大意的小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改正就很容易丢分,其实本质上反应出来的是学习习惯不好,内容掌握的不扎实,该引起重视。

拿出错题本想把错题都整理起来,发现自己的错题本,是个很厚的线封笔记本,却只记了前四五页,都是比较难的压轴题,不同知识点的题目全都混杂在一起,也没有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

因为懒,那种马虎大意的错都懒得整理;即便是当时没想出来,老师讲了立马就懂了的,也懒得记。只记那些真的很难,自以为值得整理的题目。本质上就是傲慢,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

而且现在再看这些错题,依旧觉得很是陌生,乍一看还是不会做。说明错题整理了之后,根本没有时常翻阅、练习、巩固,只是完成任务心态。

秦以安不禁反思自己这时候的学习态度,可能就是觉得“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了,自我感觉还挺努力的。

但是没有意识到,总结,归纳,反思,再应用,才是学习中更重要的环节。

秦以安很庆幸自己有成年人的眼光和思考,上过更多年的学,还看过一些学习方法的分享,更早的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第三节是物理,物理老师是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

上学期的物理老师怀孕了,一直带她们到期末,怀胎9个月还在坚持上课,大家都喜欢她,可惜现在在休产假。

副校长是临时来代课的,讲课一言难尽。可能是脱离一线教学太久了,普通话发音不清,分不清哪是重点,同学们提出疑问他总一副“这有什么好讲的”模样。

这节物理课也是讲评试卷,满分70,秦以安得了56,不高不低。纵观试卷就发现,考场上模棱两可的,现在也还是不会,概念性的东西都答得挺好,但是复杂一点的计算问题就有点抓瞎。

物理老师懒洋洋的问:“填空题有要讲的吗?”

前排有个同学说:“第五题。”

“第五题?第五题不是很简单吗?”物理老师趴在讲台上,也不板书,举着试卷把题目读一遍,“计算这个细线的拉力,很显然,就等于木块的浮力减去重力嘛,直接带公式不就好了。下一个,还有要讲的吗?”

同桌李成峰朝秦以安的试卷上看过来,问:“为啥拉力等于浮力减重力啊?”

秦以安想了下,在同桌试卷上画了个受力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