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便是和草原十二部落修订停战条约,戎策亲自去到兵部,与一众大臣彻夜商议。他亲自经历过北境的冰雪,知道那些草原骑兵要的并非是粮草,而是尊严,只要给他们足够响亮的封号、返还被北朔侵占的领土,他们自然会停止骚扰边境。
第二日清晨,戎策召见伏灵司监察,名正言顺让他的师父出现在朝堂之上。他们议论的是如何与南绎明晞府结交,两方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有利于阴阳两界安稳。
就当所有朝臣认为这个曾经体弱多病的少年人是只会议和的软骨头之时,戎策命人将岳州的山匪在一夜之间全部剿灭,雷厉风行。这件事情让本想第二日联名上奏陛下不作为的叶斋党羽吓了一跳,瞬间大气不敢喘一口。
不仅仅因为戎策杀伐果断,而是这次出击,佐陵卫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谁知道下一个被剿灭的山匪,是不是自家亲戚呢?剿匪的是随戎策一同前往北境的士兵,同甘共苦自然忠心耿耿。加上岳州的龙都军,戎策握住了兵权,叶斋若是想推翻他,怕是要费些力气。
朝臣有见过伏灵司小千户的,不少还被他简单粗暴的捉妖方法吓个半死,一传十十传百,叶轩便是戎策这个秘密很快便被所有人知晓。
戎策没有瞒下来,而是夸赞先皇高瞻远瞩,将他派入伏灵司历练,体会人间百态,亦见过牛鬼蛇神,教会他民心乃是立国之根本,教会他善良和因果究竟为何意。随着舆论发酵,戎策封杨幼清为太师,反对的声音倒不大,因为他们都知道,太师没有实权。
杨幼清指点过他一二,但这些手段是戎策自己学会的李承几乎每天傍晚都要离开皇宫,深夜再回来,杨幼清知道他去了哪里,问了什么人阿策给自己找了个好帮手。
不过总有人看不惯,叶斋让某位侍郎在朝堂上谏言,冠冕堂皇的话语夹杂着对陛下破格提拔的不满。戎策直接打断他的话,问道:这位卿家的意思是,朕任人唯亲了?那为了表诚意,不如先撤了朕亲哥哥的官职,如何啊?
第二日没见到那位侍郎,听说是摔断了腿。
太师时常与小皇帝深夜谈心。
戎策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他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平,但是他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只恶鬼或者一只水妖,而是整个北朔数百万平民百姓,每件事情都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没有终点。他不能和之前一样性格急躁,能做的只有好声好气和那些朝臣商讨对策,即便他们夹枪带棒或不知所云,甚至互相推诿,戎策都得忍住不动手。
奏折永远批改不完,每天都会有新的棘手事情出现。
就好似这一日,叶斋忽然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