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如今司马奕已在位六年,不料,京都中竟然传出这种流言。

“莫非是他……?”褚蒜子的指甲狠狠地掐入掌心。

皇帝的三个儿子,并非皇帝血脉的流言,传遍了建康的大街小巷,酒肆食坊,自然也传入了高门大户。

一辆牛车,于傍晚时分,咿咿呀呀地停在了乌衣巷谢府侧门前。

“郎君,王侍中来访。”家仆前来禀告。

“是文度吗?快请。”谢安放下手中的书卷,脸上波澜不惊,他早料到,这几日,王坦之必定前来。

当年,堂兄谢尚、长兄谢奕先后去世,而四弟谢万因为在北伐中进退失据,大败,被朝廷贬为庶人,谢家再也无人支撑。四十岁的谢安终于决定出仕,先在桓温帐下担任司马,一年后,因为谢万病逝,谢安以奔丧为名,辞去司马之职,后来出任吴兴太守,侍中,如今任吏部尚书之职。

不一会儿,门外传来脚步声,王坦之的声音也传了进来,“安石,京中的流言你可听说了?”

随着语声,王坦之已大步走入书房,脸上一片焦急之色。

“自然,坐。”谢安点点头。

“京中为何忽然有如此流言?”王坦之坐了下来,“陛下的长子都好几岁了。”

谢安淡淡一笑,“文度,你应该知道,废立最能彰显大臣权威。”

“废立?”王坦之睁大了眼,“你是说……?”

谢安点点头,“自然是他。”

“不会吧……”王坦之沉吟道:“两年前,他北伐失败,惨败于慕容垂之手,折损了三万余人,时望大损,又怎敢行废立之举?”

“正是因为桓元子北伐失败,时望大损,才要行废立之举。”谢安徐徐道,“不如此,无法威慑朝廷。桓温今年有六十岁了吧?在他看,时不我待。此事,只怕出自郗嘉宾的手笔。”

两年前,桓温北伐燕国失败,却让朝廷松了口气,众人皆知,如若桓温真的平定燕国,收复故土,挟此不世之功,只怕他回朝之日,便是改朝换代之时。

王坦之皱眉道:“郗超?安石,如那桓温果真废立皇帝,我等又该如何应对?”

谢安沉默了片刻,才道:“即使废立皇帝,也依旧是司马氏的天下……”

数日后,桓温将百官召集到朝堂,商议废立之事。褚蒜子坐在帘后,无人能看到她的脸色,司马奕则面色灰白,委顿在御座上。众官员均面露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