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庾翼病故,那么荆州、江州刺史的职位就会空缺。朝中辅政的录尚书事何充,一向是颍川庾氏的政敌,庾氏下一辈中,也并无什么出色的人才,那么……
思索半晌,桓温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悸动,道:“准备拜帖,晚上我去拜访何相。”
第三十八章
太极殿东堂。
白纱帷帐后,褚蒜子端坐在御座上,透过薄纱,阶下大臣们的面容依稀可辨。她轻轻咳了一声,道:“国家不幸,庾翼病故,荆州位置重要,何人可任荆州刺史,众卿有何看法?”虽然已垂帘临御大半年,褚蒜子仍有恍惚之感,仿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仿佛这一切,都是她的梦境。
然而,阶下却响起了司徒蔡谟苍老却浑厚的声音,提醒她,此刻,她正在朝堂上,处理国家大事,这一切都是真的。“禀太后,庾翼在遗奏中,推举其次子庾爰之为辅国将军、荆州刺史,老臣以为可行。毕竟,自咸和九年起,庾氏便镇守荆州,如今已有十一年之久,颇受荆楚之人的爱戴。任庾爰之为荆州刺史,荆州人情自安。”
“是啊。”
“蔡司徒所言甚是。”不少大臣纷纷点头同意。
何充冷笑一声,暗想,“这蔡谟是老糊涂了吧?”他举起手中笏板,出列奏道:“禀太后,臣有异议。”
“哦,何卿请讲。”褚蒜子道。
“刚刚蔡司徒说,庾氏久镇荆州,所以庾爰之应该继任为荆州刺史。臣却以为,这恰恰是庾爰之不应该继任的理由。”他停顿了一下,提高了声音道:“荆州乃朝廷重镇,岂是一家一姓的私产?”
“对啊。
“言之有理啊。”东堂内响起了窃窃私语。
何充继续侃侃而谈,“何况,荆楚乃是国家西面门户,户口百万,北边与赵国、西边与成汉接壤。其地势险要,周边有万里之遥。所用得人,则中原可定;所用非人,则社稷可忧。这就是为何当年东吴名将陆抗曾说,‘存则吴存,亡则吴亡。’庾爰之不过区区一个白面少年,又岂可担此重任?!”
堂上的陆氏后人,陆始、陆堪听到先祖之言,更是频频点头。
褚蒜子点头道:“何卿言之有理。那么,如果不用庾爰之,何人可为荆州刺史呢?”
何充道:“臣推举前徐州刺史、驸马都尉桓温。桓温英略过人,文武双全,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桓……温……”褚蒜子一字一字地轻轻重复道。这个名字曾让她娇羞、欣喜、心痛,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情绪早像是上辈子的事了,如今再念着这个名字,胸中却泛起了淡淡的温情。曾经,他和她相爱相知,但命运将他们分开,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