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郗鉴在京口去世,临终前上书朝廷,“臣所统领的人员错杂,大部分是北方人,或是被迫迁徙,或是新近归附,百姓心恋故土,都有回到北方的心愿。臣宣扬国家的恩德,晓谕好恶之别,分给他们田地住宅,他们才渐渐安定。听说臣病重,众情惊骇,如果真的北渡长江,必然引动石赵侵犯的心思。太常蔡谟平简贞正,为时望所归,臣认为可以出任都督、徐州刺史。”司马衍收到郗鉴上书,感念当年他在平定苏峻之乱中的大功,十分叹惋,接纳了郗鉴建议。
先前还以为父亲会大好的郗愔,悲痛得不能自已,不饮不食数日,终于病倒,几乎要随郗鉴而去。缠绵病榻一月有余,才慢慢好了些。
朝中元老王导、郗鉴相继去世,让不少朝臣忧心忡忡,但在远在武昌的庾亮看来,反对他北伐、而皇帝又肯听其意见的两位重臣去世,却正是他的北伐良机。他当即派遣豫州刺史、辅国将军毛宝,西阳太守樊峻率领精兵一万,北渡长江,戍守邾城。
邾城与武昌隔长江相对,春秋战国时为邾国故地,后来楚国灭邾,更名为邾城。(注)
八月的天气秋高气爽,几名邾城守卫正在城楼上来回巡逻,却忽闻远处传来奔雷似的声音。一人抬头看了看天,只见艳阳高照,蔚蓝的天空上懒洋洋地飘着几朵白云,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啊。那么,这雷声却是从何而来呢?
雷声却越来越近了,远处的地平线上还扬起了一片烟尘,弥漫在半空中,一名守卫忽然指着远处的烟尘,双目大睁,磕磕巴巴地道:“不是雷,是骑兵!”
“骑兵?”其余几人呼啦一声聚集在他周围,一边惊呼,一边侧耳细听。声音越来越清晰,数万只马蹄踏着干燥的地面,发出如奔雷般的轰鸣,甚至已经可以隐约听到战马的嘶叫声。
“快!快去禀报两位将军!”
一名守卫答应一声,飞奔着下了城楼,来到将军府,报道:“将军,不好了,骑兵来了!”
“骑兵?”毛宝、樊峻对望一眼,悚然而惊,当即出了将军府,上了城楼。只是这一晃儿的功夫,城外已经涌出无数骑兵,打着两面大旗,一面绣着斗大的“赵”字,一面绣着斗大的“张”字。
“苦也!”毛宝一拍大腿,道:“是石赵的骑兵!”
樊峻皱眉叹道:“正如郗太尉所料,一旦渡江向北,必然被石虎视为挑衅,如今他果然派兵来攻了!这个姓张的,只怕便是石虎的骁将张貉!”
毛宝道:“邾城城墙年久失修,只怕挡不住。得赶快派人向庾使君告急,请他派人支援!”
“喏!”身边的一名近卫领命而去,当即出了南门,登上一叶小舟,朝南面的武昌划去。
“什么?张貉率兵围了邾城?”庾亮皱眉道:“兵力大约有多少?”
近卫想了想,道:“以小人看,二万骑总是有的。请使君即刻发兵,救援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