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10

大军班师回朝,进城那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围着官道,皆是翘首以望,薛星玉提前包了临街酒楼一间临窗的位子,也攀扶着窗棂,伸出脑袋往城门方向瞧。

他居高而望,因此比其他人更早就看见了大军的模样,皆是如方块般排列整齐的队伍,身上铁甲反射着清晨温柔的光,连成望不到尽头的一片星海。前方有士兵支起大旗,火红的旗面如烈火,开道而来,旗后有十几个骑在马背的人,铠甲或银或金,明显比其他人都要精致许多,只是遗憾隔着较远的距离,薛星玉看不清马上之人的面目。

随着大军进城,路上围观的百姓也都激动起来,薛星玉收回目光,便看见所在酒楼的一层,几个书生支起台面,慷慨激昂,那话无非是大军如何连战皆捷,蛮夷如何狼狈逃窜,言论之间并无新鲜玩意儿,听着好没意思。

看客里有人有同样想法,便有一人高声打断道:“说这些陈腔滥调,都听腻了!我倒是有想法,只这一战,便涌现出不少英雄豪才,不如听听这大军中,少年英才的风姿?也看看我朝今后数年,谁能当起国之栋梁?”

这提议新鲜,众人起哄,薛星玉心念一动,也竖着耳朵,认真听着。

当下听那书生沉吟,道“此兄台说的有理,我粗略一算,光说新封的,弱冠左右的将领便有三人,其余虽未受封,但听闻有退敌之功的小辈也有六七,如此英才汇聚,实在是我军之幸。”

“然,我等无功无爵之辈,却不敢在市井之间,对此等英才随意臧否。”

这书生实在滑头,滴水不漏便堵了别人的话。楼下看客也都觉得扫兴,各自散去,唯独薛星玉听罢一愣,陷入沉思。

这一仗,多少少年英才,却只新封了三位小将,而薛君悦便独独占了这三分之一。

受封的消息公告天下,薛星玉自然知晓,可记忆里,自家弟弟分明还是那个阴奉阳违,偷摸在书房看兵书的小少年,或者,是那个刚刚被领回家,笨拙地跟着他学描字的小孩子。

那样一个他从巷子里领回家,只到他腰侧高的孩子,如今,原是真的已经长大了。

一声少年英才,不是笑他年少,却是在肯定,一个弱冠之时的男人的功业。

马蹄声愈响,人群也愈发喧闹,大军已要经过这里,薛星玉再望那方向,便瞅见赤红如血的军旗摇曳间,掠过一张熟悉的面孔。

他扑在窗前,那人逐渐离他更近,便看得见竖起来的长发下,一张冷然肃穆的脸。

周围嘈杂,他身侧的几个青年脸上也都染上了几分笑意,可薛君悦却正经的很,不笑不怒,和最打前的那位老将军脸上一模一样的神情,隐隐间气场便压了他人一头。

“真是……”

薛星玉失笑,不得不再感慨,弟弟当真长大了,瞧着架势,如今封将,怕只是个开始。

他在楼上看,窗户开的又大,人也侧出大半身子,甚是显眼。巧的是,薛君悦打马经过酒楼时,微微抬眼,向上瞥了一下。

四目相望。

薛星玉不意被人抓了个正着,还没来反应,薛君悦先是睁大了眼,眼尾红痣先前无声无息,这会随着眼睫上翘,也灵动起来,似黑夜里绽起一点红梅,扎眼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