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尝宋(美食) 傅支支 1606 字 2024-03-16

因为这虾鱼笋蕨兜子里同时有山间蔬菜和水中鱼虾,味道清新爽口,有文士风雅,给它另起了个名字:“山海兜”。这兜子是半荤半素,价钱本比不过那些纯荤的高档货色,譬如以鲍鱼为馅的决明兜子、以蟹肉和蟹黄为馅的蟹黄兜子,或是以羊肉为底辅以莲子、鸡头米的莲荷兜子。

许是“山海兜”这名字取得太好,通俗易懂又大气,自打这名字代替了虾鱼笋蕨兜子的本名,在外间的分食中点得人甚多,价格也就番了一倍。

可见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个道理在食品界也是适用的。

“嗯!这个笋丁不错,今日新送来的?”苏蘅一看旁边的煮玉粥,便问送早膳的阿寿。

阿寿笑道:“今天一大早就送来的上好冬笋,送来的是时候皮还没剥,新鲜得很。”

苏蘅点点头。

这煮玉粥其实就是鲜笋片熬粥。时人近禅佛,鲜笋片熬粥本来是僧人的吃法,也流传到民间来。嫩嫩的笋切成方片,加水、米在砂锅中熬煮成粥,山鲜的鲜甜清香便能融入稀薄香糯的粥米汤中。

因笋片颜色如同方玉,所谓的“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①,顾名“煮玉粥”。若是在这粥种再加点姜丝、干贝、鱼生,研磨点胡椒粒进去,便是一碗惬意的海鲜笋粥了。

吃一口山海兜,再就着红酱豆腐乳,喝一口煮玉粥,随着热食入肚肠,手脚这才热了起来。

苏蘅许久没做饭,不由有些技痒。晌午过后,听闻薛恪回来了,后头还跟着个赵若拙,径直去了书房。苏蘅一笑,也就自得其乐地往东厨去了。

今日送来的笋清香纯正,洁白如玉,果然品质上佳。东厨里除了有好笋,还备了好些肉类,除了惯常吃的,鹅肉嫣红带着血色,也很是不错。

春娘问苏蘅想做什么,苏蘅一想,笑道:“那便做间笋蒸鹅好了。”

老饕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连肉都不吃了,可见竹子在文人雅士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爱屋及乌,连带着竹笋也清贵起来,成了“有格”的食物。

“格”即是格调,食物分为有“格”的和无“格”的,这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可爱之处。沈从文就曾经对学生汪曾祺说过茨菇好,理由之一是因为“茨菇比土豆的格高”。

譬如各类菇、茭白、竹笋、莲藕、莼菜等食物是公认的有“格”之食,傲然居于文人食物链的顶端,甚至有人鄙视将以上食材和肉同煮的厨司,认为肉味会玷污这些食材的“格”。

苏蘅依稀记得前世有位女明星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回锅肉,但后期团队过稿的时候,硬是改成了香菇菜心,为的是更和这女星平时清冷天然的气质相符些。苏蘅还记得当时看到这则八卦时,心里大为不解,为回锅肉和女星同时叫屈。一个清冷仙女私下喜欢吃油辣下饭的回锅肉,这反差萌简直不要太可爱啊,团队一改,反而没了记忆点。

后来想想,大概也是因为团队觉得香菇菜心比回锅肉的“格”要高的缘故吧。

苏蘅自认是个大俗人,对格不格的言论嗤之以鼻——就算食物真能代表格调,吃了这些食物,人也不能因此变得更加清高啊,否则道德败坏的人坐在牢里每天吃竹笋和莲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