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奕没等多久,就见了绮梦姑娘。
他将手稿拿出来,推至绮梦面前,示意她看看。
绮梦对樊奕简单直接的作风颇为欣赏,也不多话,拿起手稿细细品读。
只见纸上寥寥数句:
月胧云烟风偏冷,
倚栏痴望夜归人。
木叶纷纷、步履微沉,
谁家红烛留余温。
又道此间情难等,
青灯黄卷绣红枕。
缘字易闻、奈何无份,
徒生相思与谁赠?
绮梦又读了一遍,心中竟生出几分哀愁,她不由看向坐在对面的少年郎。
樊奕不过十六,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绮梦又看向手中的曲词,眼中闪过赞赏。
她看着樊奕,笑道:“有劳恩公,妾身这就请人谱曲。”见樊奕点了点头,妆似要走,连忙又说:“恩公,已到午时,不如用了膳食再走吧?”
樊奕摇头:“多谢姑娘好意,小生家中还有些许琐事,这便走了。”
绮梦见留不住人,于是将一个荷包递给他,“恩公学业要紧,不必为妾身耽误太多精力。”
樊奕接过,约定好半个月后再交新词,便起身告辞。
他下了楼,朝大门走去,不一会儿,就走回大街上。
在他走后不久,一个衣着华丽的男人骑着马进了春苑的后院。
门房一见来人,立刻无声跪下。
来人直接进了后院一间看上去不大起眼的房间,立刻就有奴仆端着上好的碧螺春送了进去。
老鸨一改之前如花般的妆容,一脸素净地候在门外,等待传唤。
屋子里,季兰殊坐在上首,听着手下汇报这一带的近况。
“……陈县令贪墨之事已查明,所贪银两大半用来打通与府尹的关系,这江城新上任的府尹,王爷也认识,正是苏贵妃同族的兄长苏怀民……”
季兰殊将茶杯放下,结合他今日所见,这县令贪得也许不是百姓,他道:“再查,如若不是欺压劳苦民众,就不必理会。”
手下应是。
季兰殊想了想,说:“本王要在这儿住上一段时间,去准备座宅子。让左一、左三走到明面上当我的侍卫。”
手下领命,很快退了下去。
季兰殊抬手敲了敲桌子,门外就有人进来了。
进来的是老鸨,她恭敬地给王爷行礼,将这段日子以来的搜集到的情报尽数相之。
季兰殊听着,思绪却慢慢转到了别处。
恩公家是要常去的,少年既然能考中秀才,那自己可否给他送点有用书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