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手指敲累了,丛飞还站在阳台上,他摘下嘴里的烟,烟蒂上一道灰青的齿痕,轻轻的小小的,仿佛是一场梦,但他的确看到了,那头云散高唐,这边月射寒江。

抗战结束,李成梧回南京,幼苓也去了,丛飞却不被允许和父亲相见,只身带着轻玉回上海。

汽车驶近凤栖公馆的院门,扬起满道的落叶。

轻玉先下车,提着小皮箱开后门进屋,丛飞跟司机一起卸完行李,推开前门,扑面的封闭的灰尘味,一时间秋风穿堂过,风在廊间空旷地回荡,拱顶上忽地飞下一只翠鸟,穿过长廊,在尽头的点翠屏风上投下暗影,掠起屏上蓝羽蒙的灰,从后门飞了出去。

丛飞想起多年前,刚搬到上海没多久的时候,李成梧从天津买来一扇恢宏的点翠屏风,说原本是宫里的好东西。那天丛飞从学校回家,看见幼苓和她的一众朋友站在屏风面前看稀奇,傍晚的金光漫过玻璃纹饰,被蓝艳艳的羽毛筛成一根根,耀眼的,像金钱豹的胡须闪晃着。

“热水明天才有,今儿就先不洗了,我铺一张旧床单,将就睡一晚吧。”轻玉端来一盆水,站在屏风前抹灰。阴沉沉的雾从内花园漫进屋,丛飞觉得仿佛隔了相当远的距离在看这栋公馆,温柔,眷恋,脆弱,缠绵,他没有能力留住,热闹,繁华,笑声和绣球花的香影......不知被谁抢走了,他轻微痛苦生活中的沉重愉悦,外边风很大,要下雨了。

安顿好后,丛飞联系回到上海的老同学和薇妤(此时薇妤已经和一个法语教授结了婚,做起了文学翻译工作),还能联系上的人们又聚在一起,歌舞宴会是没有从前那般金翠辉煌了,有时候丛飞跟薇妤在武康路坐着喝咖啡,又谈起法国的历史、建筑、家具、食物、文学、启蒙、自由……像真的旅居巴黎一样。

又过了两年,幼苓离了婚,内战拐点,南京大势已去,李成梧也因为派系争斗又辞去职务,在苏州闲居起来。这时幼苓来找他,父女俩已然开始商量去美国的事。

幼苓低下头,绞扯着手帕,低声道:“这次去香港,还是把丛飞接过来,咱们一家人一起住吧,这么多年了,他也长大了懂事了。”

李成梧从椅子上起身,黑色长衫掠过桌腿,他只说:“过来看看。”

他拉开一扇书柜门,扑面一阵香樟味,里头整齐码着无数信封,一捆一捆扎着,一直堆进没有光的柜底。

李成梧随手提了一扎信递给幼苓,道:“你瞅瞅吧,我也不怕你笑话。”

这一柜,尽是丛飞写的,这么多年来,父亲从未回信,儿子一直在写。

幼苓取出一封,恍惚间错认了纸上的字迹,太像李成梧的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