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舟的分心,也引起了两位总代表的注意。回去之后,他们组织了相关高层进行研究,修改了部分委员会的制度。
第一是对集团机密文件的知情权。牵扯到实验室和核心高科技制造部分的机密,尽量不去参与或要求知情权。
第二,委员会增加了保密制度。不适合普遍知情的,涉及秘密的部分,规定了严格的传达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机密不外泄。
赵一舟对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都十分满意,他也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按照鞍钢宪法精神要求的那样,在制定集团各企业、公司管理制度的时候,邀请委员会相关代表参与,共同协商,取长补短。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赵一舟和他的管理团队,开始陆续出台新的管理措施。每一项新管理措施的出台,赵一舟都会事先形成文件,报送刘万程夫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他们看过同意之后,再交付实施。
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还要组织专题会议,来讨论修改。
这样做,虽然拖慢了他改革的步伐,但比起原先的强制实施来,效果却好了许多。
有时候做事,欲速则不达。在这一点上,赵一舟自认比起刘万程来,还是差了火候的。
刘万程有重大决策出台的时候,总是会把相关管理层,包括员工委员会代表,都叫到一起,提出自己的要求。针对他的要求,大家发表不同看法,争个乱七八糟,你死我活。到最后他再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明白他的目的。就算有时候他的决策不被大家看好,他要强制执行,也得有员工委员会代表的同意。至于其他管理层,他也是会在事后挨个对反对自己的人进行说服,哄着大家按照他的意思走。
这样做,看似失去了他做为老板的决策权,其实他比谁都明白,一个决策的执行,不能依靠他自己,需要每一个参与的管理者,特别是集团员工充分理解了,执行起来才不会张冠李戴,真正能够实现他的意图。
这就像军队里必须有指导员和政委是一个道理,这些人的职责,就是把上级的意图,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战士那里,并保证每一个战士都能理解透彻。
赵一舟来到江山集团,逐步地让刘万程改变了他过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开始注重让所有人理解他,把道理说透彻,经过反复争论这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正是江山集团之所以能够高速成长的关键。
只有每一个员工都彻底明白了决策者的意图,做起工作来才会准确,甚至在工作的时候,只以实现决策者的意图为目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去灵活运用,不一味死板地一条道走到黑。这是江山集团独有的特色。
当年伟人正是靠着这个方法,才以弱胜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赵一舟掌握了这个诀窍,凭借他的聪明和才智,掌控江山集团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同时,他才可以成为江山集团的合格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