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页

黄得功见到刘国能部的回营,也是大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的他,已经集合好全部精锐,就等着刘国能部进攻的时候,来个大反击。希望这次反击能够争取到一些时间,把自己的部队尽可能多的撤回来呢。

所以等到黄得功也把部队撤回营地的时候,他还是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可是一清点,黄得功的心又吊了起来,明军的伤亡也超过了一千五百人。而这些伤亡大多数都是在刘国能部的后几次进攻时造成的。

现代训练有素的军队,伤亡超过三成就失去了战斗力,超过五成就完全被打残了,不是光在战后补充人员就够了,还需要长时间的休整和心理调节。因为那些幸存的战士毕竟是人,见到这么多朝夕相处的战友失去了生命,他们总会怕死,对战场就有了恐惧症。

而一般的明军,伤亡达到一成,就足够让整支军队崩溃。虽然今天的战斗因为节奏太快,让许多明军还来不及恐惧,不过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足以让黄得功自豪,毕竟这支部队中,菜鸟的比例太高了。

可是随着到战场上收拾尸体的兵丁归来,整个兵营立刻弥漫开一种压抑的气氛。那战场上太惨了,狭小的区域内堆积着这么多的尸体,血肉覆盖在了地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还是夏天,尸体腐烂很快,那恶心的尸臭散布在空气中,让人恨不得立刻昏厥过去。

第610章 金陵群议

黄得功知道这样的部队已经不能够再打仗了,于是他立刻安排据营死守,并发急函至南京,请求增援。

这求援信一至南京,就引起了整座金陵城是大哗。没想到重染战火伊始,就有一路明军告急。那贼军是强悍如斯!恐怖如斯啊啊啊!

于是还留在南京城的两巨头召集南京六部的主官紧急商议,可商议一开始,两巨头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南京兵部尚书认为:既然贼军这么势大了,那就重点防御吧!让黄得功想办法把部队撤回来,死守南京城。

他还认为:如果再派出援军的话,南京城内肯定空虚。再说,谁能够保证援军派出去以后,官军就一定能够阻挡住刘国能部啊?万一失利,即少了一支官军,又丢了一支援军,而且南京城也空虚,万一被贼军打下金陵,太祖的寝陵不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不要偷鸡不成折把米啊!

而魏国公徐弘基认为:如果撤回黄得功部,那就给刘国能的贼军完全放开了手脚。

到了那还是,刘国能部即可以过江,夹攻卢九德的侧翼,完全打垮这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机动部队;又可以过滁州入扬州,截断大运河上的这个节点。要知道,很快就要秋粮北运了,难道让北京城的百万军民和九边的几十万边军喝西北风啊?

最可怕的选择就是直插南京,无论是发生了南京攻防战,还是贼军绕过南京进入江南地区,都是把明朝的财赋重地搞了一个稀巴烂。谁收拾得了这个烂摊子?难道让朝廷顾头不顾腚,以后用什么钱平中原贼军,拒关外蛮夷?

魏国公徐弘基有句话没说,在明朝,南京就像北京城一样,因为有着巨大的人口和发达的商业活动,南京城早就不再限于城墙的范围了,在城外有着庞大的居民和大量的民居,也有着徐弘基大量的产业,如果被贼军都打烂了,尼玛的你赔我啊?

说到底,这是流官与本地勋贵的利益之争。